- 辜向东;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了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中增加快速阅读测试的必要性:(1)阅读活动的类型;(2)阅读中的速度测试与能力测试;(3)四、六级考试中的阅读测试;(4)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量;(5)快速阅读技能。文章末尾对四、六级考试中如何测试快速阅读提出了一些设想。
2003年02期 2-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7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刘法公;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并未得到足够的评估。与语言测试手段信度有关的三要素,即:测试要素、情景要素、个体要素,也没得到全面的考虑。本文作者在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效度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必须考虑中国英语学生的一些特殊要素。这些要素包括(1)正面测试回冲;(2)民族语言要素;(3)学生个体特点。革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当有引导学生利用大学英语教材提高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测试题型。
2003年02期 5-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谭燕保;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几年引起的争议很大,特别是有关它的构想效度。Ellis的Variable Competence Model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是做得较好的理论。它吸取了多名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并且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本文就是以该理论作为依据,察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际所测试的内容及忽略的一些方面,对该考试的构想效度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找出问题,以期改进它的设计。
2003年02期 9-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0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谢春晖;
本研究课题是讨论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程而设置的大学英语考试的特点及其可行性。论文提供了对在天津理工大学进行的大学英语考试的评估。研究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考试是否能准确判定参加课程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是如何看待考试的;考试内容是否符合考试目的;考试及其结果是否可靠等。论文还对大学英语考试及其结果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2003年02期 13-1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9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周虹英;
语言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后者影响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因为文化具有同时和历时的变异性。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共同参与了解码活动。解码者异文化意识的不足和本族文化的负迁移使解码意义不能达到与编码意义的对等,从而成为交际和学习的障碍。外语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途径,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异文化敏感性和适应力,更有效地培养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2003年02期 17+32-3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8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曹荣平;
学习者自主性研究已成为国际应用语言学界所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认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式学习是促进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自主治学的理论背景和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帮助学生建立"自主"的动态模型,并且就制约学生向"自主"转换的因素进行了讨论。作者根据这一模型设计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教学,结果表明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也更亲和。
2003年02期 17+39-42+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3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马莉;
测试的真实性近年来在语言测试界受到重视。认识真实性的标准有两种,一种认为真实性指测试内容反映的是真实生活内容;另一种认为真实性体现在测试内容与应试者本身、测试背景与话语的特征相吻合。笔者认为后者在测试中具有更高的效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其目的是检查和督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实施。针对此类考试,如果采用完全真实生活题型的设计,就等于忽视了应试者的学习背景,大纲要求等因素,因而难免会失去其应有的效度,进而造成测试偏见。本文根据六级模拟试题中出现的文化问题,探讨了测试设计中真实性与文化偏见的关系,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现阶段外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2003年02期 18-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3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王丽荣;张一宁;
测试的效度是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测试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充分、全面地考虑到测试的效度问题。本文从阅读的题目类型、阅读材料以及阅读题目的选取和设计等方面研究了英语水平测试中阅读理解部分的效度问题。阅读在各项英语水平测试,例如:CET、TEM、EPT等等中占很大的比重,因而阅读的题目类型、阅读材料、阅读题目的正确选择以及设计将直接影响阅读测试的效度。为了达到真实、有效地测试应试者的阅读能力,阅读测试的设计者应考虑到上述三个方面以及测试重点和测试对象的不同,合理地设计出阅读测试内容,达到理想的测试效果和测试目的。
2003年02期 22-2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张桂萍;栾述文;
近年来,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在语言学、教材设计和语言教学领域都引起了许多争论,但目前关于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定义似乎仍无定论。本文讨论了国外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的不同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英语教学材料不但要来源真实而且还要对学生的需求、学习兴趣、英语水平等来说是真实的,为了弥补正式出版的教材的不足,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内外教学辅助材料的选编。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成人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2003年02期 27-2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5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方玲;
随着交际运动的发展,"真实性"一词已经被一些人当成了能够解决二语教学问题的万灵丹。本文引入"真实"这一概念,并指出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一定都让学习者觉得真实可信。对此,本文从学习环境、教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本文指出引出学习者真实感的最好方式就是关注学习者的不同特征,并灵活变通以期与之相适应。
2003年02期 30-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李玉影;王会娟;
本文论述英语教学中侧面。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以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前提。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实际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是培养语言得体性的重要前提。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03年02期 36-3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0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王笃勤;
本文所介绍的是作者在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所开展的为期两个学期的元认知策略培养研究。该项研究以丰富被试的元认知知识和提高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为目标,采用了"三段三步元认知训练法"。数据分析显示被试班的元认知策略知识大大丰富,呈p<.001显著;学习的计划性、监控性、方法选择、反馈评估自觉性明显提高,呈p<.001显著,自主学习水平逐步提高;实验初步显示,元任知水平的提高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所有数据表明元策略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渠道。
2003年02期 43-4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58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 金春霞;
在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尽管学英语多年,但语言应用能力既说与写的能力却远远落后于阅读能力。影响语言输出的障碍源自学习者缺乏积极主动的对已学过的知识建立经常性的、有机联系的机会。结合有关心理学及二语习得及教学理论,作者设计了能使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基于课堂观察及对学生与课堂相关的写作的分析,作者认为课堂活动能激活和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消除学生对说与写的恐惧感,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2003年02期 47-5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1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马铁川;刘晓霞;
目前在我国外语教学中教育者们都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实际中用好这一模式?笔者认为把握好课堂提问这门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本文中笔者就提问的方式、类型做了较详尽的论述,大体可分为要点提问、启发提问、扩展提问。通过对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提高英语教师对提问这门艺术的重视和应用程度,从而全方位地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预习、掌握、巩固和扩展,使外语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2003年02期 51-5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5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张建民;
英语词汇习得让中国学习者既困惑又着迷。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学习者在词汇习得方面的问题:量、质和学习策略。在中国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知道一个英语词就等于知道其中文的对等词。掌握了大量这样的英语词就等于掌握了英语。在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么做或这么想并无大碍,但需要强调的是:知道汉语对等词并不等于知道了这个英语词。
2003年02期 53-5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1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林敏;
笔者调查了来自三所大学的200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受试者参加了词汇测试并填写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笔者还分析了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好学生不仅比差学生更频繁地运用策略,好学生还更善于运用较复杂的策略。
2003年02期 56-6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8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吴军;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语法教学:1.语法与交际教学的关系;2.语法学习涉及的内容;3.如何组织语法教学;4.语法教学今后的方向。本文提出了组织语法教学的四步骤总体框架,重点论述了框架中的第三步教学——练习,并通过列举实例详细阐释了形式型练习、意义型练习和交际型练习三种类型练习方法的特点、使用条件和目的及具体操作步骤。
2003年02期 60+73-7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6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张爱珍;
本文对如何使学生尽早直接建立S+x单词记忆方法系统提出了建议:通过改革教法,加强指导,控制字母法,推广音节法。对如何优化该系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设想:改进单词表的排版方式,减轻认知负荷;增加补笔练习,加深音、形不规则部分的记忆痕;进双耳分听技术,发挥码相加效应;推荐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2003年02期 61-6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1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张绮思;
词汇是阅读理解中的最大障碍,这些障碍并不完全来自于纯粹的生词或术语,而是由某些相关因素造成的,例如,词的派生,词形或语法成分的转变,其他成分的插入或省略,词义的延伸,以及语言思维方式的定势等。这些障碍在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尤其涉及名词,副词,代词,动词,介词或形容词等词类,因而,向学习者讲授和介绍有关方面的知识,如,词缀和词根,省略结构和省略语境,后置修饰和倒装等,是我们教育者未来面临的重要任务。
2003年02期 65-6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5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刘龙喜;
传统语法教学只注重语法形式和语法结构,很少涉及语言的具体运用问题,未能把语法形式结构、意义以及用法与语言背景联系起来,使几方面得到有机地结合,并为教学设计和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语言环境,使语法教学事半功倍。本文分析了传统语法教学中的不足,通过与交际教学法的对比,就如何在语境中启发学生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学习语法做了一些尝试。
2003年02期 69-7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谭小兵;
本文选取功能语法中的主位/述位结构,循序渐进地描述了这一语法范畴的教学方法和基本思路。在学生对传统语法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就如何尽快领会和掌握这一基本语法概念且能有效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提高篇章写作中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它包括了以下内容:学习者基本情况介绍;主位/述位结构和功能语法中其他概念的关系;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各种用于促进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练习。
2003年02期 77-8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许建平;
文化差距始终是翻译转换中的一道难题。本文讨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背景下的文化翻译问题,对怎样跨越语言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差距,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实际翻译表达能力提出了笔者的见解。作者提出了课堂教学中解决跨文化翻译的3点措施:1.追溯源语的本义;2.解释其象征意义(涵义);3.找出对应的目标语。基于上述3点措施,进而提出翻译课堂教学的4种方法:直译法;置换法,阐释法和音译法,并对每一方法提供了具体的翻译实例。
2003年02期 81-8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2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郑海翠;
许多年前人们就提出了过程写作这一概念,然而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却并没有广泛地采用这一写作方法,许多人仍保留着对写作的传统看法,即文章是个人创作的结果,交给老师打分或交由读者评判;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与别人交流、合作。本文介绍过程写作的一次成功应用,探讨过程写作的有效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教学法更多的关注。
2003年02期 84-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8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战菊;
文章概述了英语(第二语言和外语)写作教学的现状,重点探讨了新科技对英语写作教师的影响。文章回顾了写作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并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视角予以讨论,指出教师在研究领域中受到的冷遇。为此,作者探讨了新科技对教师的影响,包括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实践中方法的挑战和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等方面,综述了新科技诸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和因特网在英语写作教学上的应用及其利弊,并建议从教师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其教学效果。
2003年02期 87-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5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郭锡华;
语言教师长期以来一直习惯于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了解编写试题。人们对于这种传统的编写课堂练习和设计试卷的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质疑。本文依据Alderson等作者的《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一书的内容,勾画了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过程的主要框架:从起草考试大纲、命题与审题,到施考,直至最后的成绩报道、考后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必要的环节。文章对我国大规模语言考试所经历的变化和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也展望了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语言教学与测试设计人员将从这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003年0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6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