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存;
作者调查了193名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分析和研究了他们的专业四级考试中各个题项的成绩及总成绩与模糊容忍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基本上呈正态分布;(2)学生的听力成绩和总成绩与模糊容忍度存在实质性相关,差异均达显著水平;(3)学生的听写、完型填空和阅读成绩与模糊容忍度有微弱相关,差异亦达显著水平;(4)学生的写作和语法词汇成绩与模糊容忍度无相关性。作者把调查结果联系一些学者的推测进行分析,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4年01期 3-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6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 唐雄英;
单项选择填空因其信度高、易于评分等优点一直被广泛运用于国内一些大型语言水平测试中,但其效度则受到语言教学及语言测试界的广泛质疑。本文以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为例,借鉴心理语言学的理论,立足被试人的阅读理解这一潜在过程,考察其所使用的语言策略及非语言策略,以求对这一题型的效度进行评价。这一效度分析法不仅为题目编制者在编制项目时提供指导,也利于师生在教学中形成对阅读策略的正确态度。
2004年01期 7-1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0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汪泽;陈纪梁;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自适应考试(CAT)的优劣,并以GRE考试(普通)为例,通过对一些成绩报告单的分析,指出了影响计算机自适应考试评分的因素:正确率和题目难度等。
2004年01期 12-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宋富云;虞京春;
此项研究以两项英语词汇测试(构词水平测试PLT和学术词汇测试AVT)为基础。来自日本广岛大学的143名二年级大学生和来自中国天津大学的146名二年级大学生参加了测试。构词水平测试结果显示,中、日大学生2000词汇水平的构词知识不足以应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学术词汇测试的结果反映出大学生的学术词汇知识只是维持在认识阶段。研究表明,对于他们学习过的文章中出现的学术词汇,在应用能力和构词能力方面存在着缺陷。在学术词汇测试中,中、日大学生在某些词汇上的表现有很大不同。导致差异产生的有关因素将在这篇文章中进行讨论。
2004年01期 18-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林维燕;
本文对80名中山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做了一次实验调查,旨在了解文化差异和母语对英语成语理解的影响。受试者在没有任何上下文的情况下写出10个没学过的英语成语的意思。结果表明,与汉语具相同比喻主题意义的英语成语较具不同比喻主题意义的英语成语更容易被受试者理解;在理解与汉语成语表达、意义相同的英语成语时,母语产生正迁移;在理解表达、意义相近或表达相同、意义不同的英语成语时,母语产生负迁移;母语负迁移还出现在所有英语成语的理解中;该调查还证明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学习英语成语的可能性。文章最后提出对英语成语教学的启发。
2004年01期 23-2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1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刘四平;
本文概括惯用语的特征,及作者对惯用语的分析和思考。鉴于惯用语至今没有明确和同一的定义,第一部分将对惯用语的不同定义进行综述并提出共识以及作者的定义。第二部分将论述惯用语的不可分析性与分析性能力的可转化关系。本部分重点围绕惯用语是否可分解成单个语言单位。第三部分将涉及惯用语的作用与特性。由于输出的便利性和可依赖性,惯用语往往是使用者的首选。同时,惯用语也具有地域特征,不同地区说英语的人会使用各自不同的惯用语。因此,惯用语也是外语学习中比较难掌握的部分。
2004年01期 26+31-3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2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吉红卫;
在中国,英语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直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遵循字—词—句—段落—篇章的模式,词汇学习一直被认为是掌握英语的关键。由于大学英语阶段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课堂规模的特点,不可能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而词汇法更能适应该阶段的英语教学,因为遵循观察—假设—尝试的模式,词汇仍然是关键,但词汇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情景中的词汇和搭配中的词汇;词汇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具有组织语言以尝试生成语言的功能。
2004年01期 27-3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邓军;
本文从当代英语教学法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就浙江大学主编的《新编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评估。论文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总结分析了学生对教材的反馈意见。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该教材在提高阅读和听力方面效果显著;约半数人认为口语和写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少数人认为对翻译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最后作者就如何改进教材和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2004年01期 35-4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0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刘永强;
在写作商务英语信函时必须准确运用语言,以免对方误解,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然而,恰当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能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所起的作用包括:用于表示礼貌,实现自我保护和体现贵方立场等。
2004年01期 41-4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3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王红孝;
本文对美国医务工作者所撰写的医学文摘进行了研究。调查统计了这些文摘中保证连贯的衔接结的分布特点,得出了词汇衔接是这些文摘行文连贯的主要手段,其中关键词本身的重复是词汇衔接的最常用形式的结果。此后分析和讨论了其中的原因,得出了结论。根据本文的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中国的医务工作者写好英语医学文摘提供一定的帮助。
2004年01期 45-4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8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任强;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主要指是否有必要教,教什么,如何教。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文化研究与语言学习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文化与教学的关系,就本人的理解对文化教学的目的,重要性,内容,方法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亲身经历用实例对易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指出文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能力。
2004年01期 48+51-5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5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胡志清;
对于中国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中使用性别歧视语言是一件非常严重而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言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所指模糊和传统思维。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一些常见的性别歧视语言,并提出了如何避免使用它们的建议。
2004年01期 48+59-6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5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秦德蓉;常明立;
本文综述当前医科院校(山西医科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应对策略,针对学生在两年学完英语教程后无明显进步的状况,作者分析了造成英语水平在医科院校难以提高的几条重要原因——时间紧,学习科目多,任务重,提出了几种可行办法并应用于实践中,收到较好效果;体现在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各种英语比赛中,现在学生英语水平有较大提高。
2004年01期 49-50+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金文华;
人们普遍认为当前的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但至今为止,人们对究竟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指出培养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并进一步阐述了三种可行的步骤:获得对目的语文化的内部视角;获得对母语文化的外部视角;寻求第三视角。
2004年01期 55-5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7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张国华;
英语教师是边远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信息输入来源。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是否合格对于英语教学关系重大,除了讨论英语教师的素质问题外,本文作者依据专家建议的20个问卷问题,对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的英语教师进行了普遍性的问卷调查,共收到分布在该县不同类型学校的65名英语教师的答卷,约占英语教师总数的64%。调查的最终数据揭露了该地区英语教师在专业素质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范围狭小;语法翻译占主流;缺少必要的英语文化及语言学理论知识等。
2004年01期 62-6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周颜红;
儿童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一些方面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同。在对儿童学习者进行教学时,基于他们独特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教育者应提供最理想学习环境,进行最适合的语言输入和最适合的语言指导。本文阐述一些关于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分析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并对语言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2004年01期 65-6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4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孙颖;
本文对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即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和近代的交际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基于对学生学习的两种过程即top-down和bottom-up过程的认同,提出了把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和近代的交际教学法结合起来的组合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结合中学教学的实践,给出了运用这种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2004年01期 69-7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7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陶滢;
写作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及其写作教学,提出应重视写作过程,引进以交际理论为基础的过程写作法。统观写作课堂,教师普遍采用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结果写作法,把重点放在写作成品上,却忽略学生对内容的发现和挖掘。如何改变此现状呢?针对结果写作法的弊端,教师应采用以交际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挖掘思想内容,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过程写作法。
2004年01期 73-7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6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田海龙;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不仅会遇到语言上的障碍,更会遇到文化方面的问题。本文依据Swales的"步结构分析"理论,对体现在文章结构上的汉语思维方式这一英语写作中的文化问题进行实验性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1)英语写作教学中注重文化教育;2)用英语而不是汉语的方式编排英语文章的各步。该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同等重要。
2004年01期 73+78-8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1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严立东;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师认为,错误分析作为评价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根据错误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大学生最常见的写作错误,剖析了错误的根源及错误类型。本文认为研究者对各种错误的揭示和描述不仅促进了错误分析既作为理论又作为方法的双向研究,而且对二语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004年01期 81-84+10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0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Jane Orton;
<正>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first stage of a multi-stage researchproject into the notion of appropriate in spoken communicationfor advanced, adult learners of English in China. This stagecomprises a probe into the communicative effect on native andnon-native speakers of the nonverbal features of intonation,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 and gaze in learners' presentations.Data show differences in focus of attention for each group and insources of irritation. In particular, movement of the body isidentified as a point of potential clash in expectations concerningappropriate behaviour. Results were discussed with Chineseparticipants. Some whose learning goal is native speakerstandard advocated learning native speaker norms in thenonverbal domain, while others were less sure about thedesirability or feasibility of change in such fundament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eatures of expression. Still othersrejected the native speaker standard as a learning goal and norm.Findings suggest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issues in other,mor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ve actions could be useful.
2004年01期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1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李民权;
在口语课上,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表达时所犯的各种各样错误。由于对这些错误缺乏足够的分析和研究,有的教师将所有的错误一个一个全部纠正,有的教师则持不理睬态度。本文作者收集了他在多年口语教学中学生常犯的错误,经过仔细的分析,发现了导致这些错误的四种原因,并提出了在不同阶段对待学生这些错误应采取的不同办法。
2004年01期 95-9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李娜;
本文是将Krashen的输入假设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特点相结合的一次试验教学。教学中强调,尽可能增加可理解的阅读量,强调词汇,提高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结果表明,实验班期末考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并进而提出输入假设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本文同时指出,虽然实验教学取得了成功,但我们不能机械地照搬Krashen的理论。
2004年01期 98-101+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6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喻霞;
作为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手段,需求分析已被大学英语教师广泛采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需求很可能与教师的看法不尽相同;这个假设在作者实施的定性调查中得到证实。调查以师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偏好为内容,得到了较有代表性的有效的反馈结果,即:师生在对教学法的态度上存在较大分歧。作者对这种"需求矛盾"的产生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缓和"矛盾的各种建设性措施。
2004年01期 102-10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8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项茂英;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作者认为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过程,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对语言学习产生障碍,影响学习者学习潜力的发挥。本文从两个教学实例入手,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消极情感因素,如:焦虑、弱自尊心、紧张的课堂氛围、和谐师生关系的欠缺等,对语言学习产生的障碍。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关性的建议。
2004年01期 107+115-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2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李静;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差的原因,客观地评价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成绩与差距,对本校正在进行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述。作者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
2004年01期 108-11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林斯坦;
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为切入点,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和交际法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传统教学法的弊端,结合教学实践中交际法的具体实施,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的环节,以及所取得的较好的教学效果,肯定了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实施这种方法的必要性。
2004年01期 112-11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2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吕秋凝;
过渡语理论(Interlanguage)认为,学习者的错误不仅是可以容忍的,而且是有益的。过渡语理论为外语教师提供了把握学生二语习得内在机制和规律的钥匙。作者以北京理工大学二语习得者为对象,通过调查获得的大量二语习得实据,以过渡语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结果详细论述。从母语干扰、过度概括和回避等角度,由拼写、词汇、词法、句法以及语用方面入手,透过语言实例的表象,分析中国学生的过渡语现象及其学习策略,初步揭示中国学生过渡语形成的原因,说明过渡语理论对中国外语教学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4年01期 120-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8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