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 中学生和中学英语教师的语用意识(英文)

    冯妙玲;

    以55名高中生和42名初中英语教师为对象,分析和研究了中学生和中学英语教师语用意识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语法错误比语用错误严重,这说明他们仍然注重语法,语用意识较薄弱;而高中学生却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严重,这说明高中生的语用意识比语法意识强;且成绩好的学生的语用意识比成绩差的学生强,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这一结果表明语用意识的发展和语法意识的发展是各自独立的,即语法意识并非是语用意识发展的基础。

    2004年02期 3-6+1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86 ] |[阅读次数:89 ] |[引用频次:2 ]
  • 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调查和分析(英文)

    兰伟东;

    通过对四位高中优秀英语骨干教师在浙江台州回浦中学的展示课进行课堂观察并对其话语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语言学习课堂中教师话语量减少、学生交流增加;教师提问中参阅式问题增多;加强意义协商和交流的反馈增多;同时教师提问时,等候学生回答的时间延长。以上教师话语策略的运用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语言习得的机会。

    2004年02期 7-1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553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7 ]
  • 游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英文)

    赵小红;

    游戏,是一种集规则、目标和娱乐为一体的活动。一个游戏的成功在于它涉及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内容,在这其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求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现在国内的英语教学情况作了简要的阐述,罗列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的各项益处,同时又进行了事例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由此提供一堂生动有效的英语课。

    2004年02期 11-1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22 ]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2 ]
  • 用英文图画故事书启蒙中国孩子学习英语——一项个案研究(英文)

    黄雁鸿;

    本文对一个中国小孩在美期间英语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探讨了克拉申提出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假设。指出英文图画故事书为孩子提供了有趣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教师如将英文图画故事书与各种外语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势必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文化欣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004年02期 14-1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46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 双语词典再现熟语意义的新视角(英文)

    武继红;

    熟语(idioms)富含文化信息,一直是双语词典编纂的难点。传统的双语词典在收词、释义等方面多以单语词典为蓝本,难以满足二语习得和翻译的需求。本文拟结合国外语言学的发展,尤其是习语学(phraseology)的最新成果,探讨改进双语词典揭示熟语的认知意义、语用意义和文体意义的重要性及其途径。作者指出:熟语具有丰富的暗喻性,暗喻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双语词典在寻求功能对应词的过程中,不应停留在L1和L2之间的文化对比上,而应进一步揭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知上的异同;双语词典应重视熟语的语用信息。熟语不仅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它还富含语用信息,更多地传达使用者的态度和判断。双语词典应在释义或例证中反映这一特征;双语词典应重视熟语的文体特征。通用词典多以informal或colloquial标识熟语,但越来越多的熟语出现在新闻和演说中,逐渐改变了其原有的文体特征,使其趋向formal。为了适应这类文体变化,双语词典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熟语文体特征的研究。

    2004年02期 19-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27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2 ]
  • 电子词典是否是你可信赖的朋友?(英文)

    张苹;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普及,传统的词典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电子词典由于方便实用比普通词典更为广大使用者所接受,但是学生过分依赖电子词典给英语词汇学习带来的害处却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词汇测试,希望说明使用电子词典学外语的弊端,提醒学生挑选一本好的传统词典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好处要大大多于电子词典。同时,实验结果也建议教师有必要改进词汇测试的传统方法。

    2004年02期 23-2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23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1 ]
  • 成语理解的认知研究(英文)

    林艳华;

    成语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整体,其意义并非其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总和。尽管传统的观点认为成语意义不可完全预测,但我们认为大多数成语的意义是有理据而非任意的,因为大部分成语以概念性隐喻和转喻为基础。系统的理据来自Lakoff和Koveces(1987)提出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概念映射或对应"。本文通过尝试性地分析英语中含有"heart"一词的成语,证明成语(至少是涉及情感的成语)具有系统性而非孤立的。这种观点对于外语成语的教与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004年02期 29-3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19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 语料库检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

    梁茂成;

    基于语料库检索的外语教学在国际外语教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它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几乎尚未起步。视频展示系统在众多学院的教室里的安装已经为这一技术的使用和普及准备好了硬件基础。本文论述了语料库检索工具在外语教学中的可能应用,探讨了这种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其与传统外语教学法相比的优势,并以作者自身的使用经验为例,介绍了把两种语料库检索工具相结合共同用于外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2004年02期 32-3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773 ]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6 ]
  • 英语专业各年级学生听力策略运用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英文)

    陆国君;

    本文报告了对外语专业学习者听力策略运用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通过一份根据O’Malley and Chamot(1990)策略分类框架和Bacon(1992)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了266名南通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运用听力策略的情况,并对其中16名学生进行了采访,试图发现他们因年级的不同而在听力策略运用中的变化,及这些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的运用频率随年级先微升后降再升,升高和下降均没有统计意义,认知策略的运用随年级的升高逐步下降,情感策略的变化与之较为相似。两类认知策略的使用呈线性变化,其中,自上而下策略的使用随年级而逐步上升,各年级间没有明显差异,而自下而上方法的变化则呈下降趋势。

    2004年02期 37-4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44 ] |[阅读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 浅析听前准备活动在听力课中的应用(英文)

    张义君;王庆奖;

    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听力是一门艰难的课程,既花费时间又收效甚微,由此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使听力课有趣味又有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本文拟就上述问题,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所进行的一些可行的教学活动,旨在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法。

    2004年02期 42-4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23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3 ]
  • 口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英文)

    蔡蔚;

    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大学生在较高层次上用英语有效表达思想时常常出现的一些非语言问题,如表述中只是简单地摆出立场而缺乏例证;话语构思比较混乱,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等。通过讨论有效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作者提出口语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本文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帮助学生了解思维全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有效立论的技巧以及识别和避免犯逻辑错误等。

    2004年02期 46-4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38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3 ]
  • 在电脑媒体交际环境中学习英语写作的个案研究(英文)

    郭鸿杰;周芹芹;

    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外语教学应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可以通过电脑媒体交际来学习英语写作,并且提供了一个基于电脑媒体交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个案研究,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如何完美地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得到体现。研究结果证实了在电脑媒体交际环境中学习英语写作符合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交际教学法理论。

    2004年02期 50-5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49 ]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1 ]
  • 交际法与课文阅读(英文)

    郑建凤;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交际语言教学法被引入英语教学领域以来,教育专家、师资培训人员及教材编撰者就开始对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予以了全方位的改革。曾经一度,交际法因其积极的主张及教学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任务性、交际性及有意义性和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而倍受青睐。近年来,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广泛使用的教材大都以交际法为标准而编写的,然而,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材是按传统的教学观点而编写的:所选材料远离学生的生活,所附练习也不是以培养学生的交技能力为出发点。即便如此,作者认为,语言教师仍然能够用交际活动来处理传统的教材。

    2004年02期 54-56+6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50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1 ]
  • 基于泛读教学效应的研究(英文)

    宁全新;邱立中;

    本文主要对任务性定位法在泛读教学中的效应作一简要的阐释,并且就这种方法在泛读教学实际应用中所反馈的实验研究数据进行一定的验证和评价。该教学方法遵循任务难度递增理论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设置的相关各项层级阅读技能要求而设计。其目的在于:1.分析论证泛读教学容量作用于过度粗放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学习者阅读技能形成的问题;2.有效解决泛读教学中通常存在的超量教学任务与有限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实证研究所得结论是:泛读教学并非越"泛"越好。任务定位法的实质旨在借助"课堂教学课外化,课外学习课程化"的理念,使学习者利用限量学时和课堂学习范式,直接促使学习者阅读方法的掌握与阅读技巧的生成。

    2004年02期 57-6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95 ]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1 ]
  • 关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探讨(英文)

    欧阳勤;唐崇文;

    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作者对当前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然后,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些实用方法。作者认为:1)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导入课文;2)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标题及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及讨论;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课文大意、主题句等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4)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本文还就精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4年02期 65-6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2 ]
  • 影响学生学习耐力的因素(英文)

    沈畔阳;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从小学开始会持续到一生的学习。所以,耐力作为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就很值得认真探讨。本文跟踪、观察了随机选取的二十名学生,对他们与英语学习相关的动机、成绩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们英语学习耐力的模型。这二十名学生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而得出的模型也就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最后提出了三个相关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耐力的建议。

    2004年02期 69-7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2 ]
  • 学生口语考试中的准备时间(英文)

    王蕾;

    本文向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的48名学生调查了他们在口试所给的短暂时间里如何准备、准备什么。目的是了解口语考试中的准备时间与外语学习过程中,如课堂活动所给的准备时间,有何区别,口试中的准备时间能否像一些研究表明的那样,能使考生对语言的结构更加注意,从而达到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本项调查表明,受考试环境和准备时间的限制,考生大多利用准备时间计划所要表达内容的框架。了解考生需要准备时间做什么能有效地提高考试的效度。

    2004年02期 72-7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78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2 ]
  • 应用多媒体和因特网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英文)

    江永红;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广大教师所致力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作者就此课题对13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由学生主讲的英语专题发言,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多媒体电脑设备和因特网资源,将专题发言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然后带到课堂用英语讲述并演示。三个月后,结合课堂观摩,作者就学生对此教学新方法所持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这种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004年02期 77-8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43 ]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10 ]
  • 美国文化战争和中国出版的美国文学教材(英文)

    周静琼;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文学经典书自从崇拜清一色的"白人男性作家作品"扩大到涵盖相当数量的妇女和有色族裔作品。本文通过探讨"美国文化战争","美国文学经典的形成"和"经典的变更"等话题,追根溯源,阐述当今美国文学经典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文化背景。那么,中国大学里的美国文学教材是否及时反映了这种变更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就其间的因由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并试图从多年相关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4年02期 83-8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66 ]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1 ]
  • 有节奏地对比文化导入在第二语言/外语课堂中解决语言僵化现象的价值(英文)

    李彦;

    本文以笔者所担任的四个试点班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文化差异因素对"语言僵化现象"生成的影响,从而强调深层文化导入对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意义。文章继而借助测试样本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语言教学过程中有节奏地(即反复)对比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对比深层文化导入实则为"1+1"文化教学模式,其操作过程符合学习者习得知识/技能的基本原则。

    2004年02期 88-92+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22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1 ]
  • 教师的信念:应用目的语的指南——一个案例研究(英文)

    胡亦杰;

    教师的信念是英语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近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学和研究者的重视。大家的共识是,建构清楚明晰、有根有据的教学理论必须以教师的信念的研究为基础。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界缺乏关于教师的信念对课堂教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的实证研究,严重制约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教学理论的发展。本研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权威的质化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一位非本族语大学英语教师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信念,分析了他的信念改变的原因,剖析了他的信念及信念改变对其课堂上目的语使用情况的影响。

    2004年02期 92+104-10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59 ]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5 ]
  • 为什么不把诗歌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文)

    任荣;

    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表达力。然而,长期以来,诗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诗歌教学仅成为英语专业文学课的点缀,与大学英语教学无缘。本文借鉴西方学者的观点,论述了把诗歌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具体的教学活动作了有益的尝试。笔者认为,诗歌以其节奏感强,形式多样,便于记忆、背诵,娱乐性和语言交互性兼备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把诗歌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活动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全面提高。

    2004年02期 93-9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99 ] |[阅读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 诗歌翻译教学中英汉拟声词的对比和译法(英文)

    刘红梅;

    英、汉拟声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修辞功能和独立成分性质方面,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句法功能、拟声理据和应用性演变方面。在诗歌翻译教学过程中注重英、汉拟声词的对比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翻译中意、音、形三者完美结合的鉴赏能力。

    2004年02期 97-10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92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 东亚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一本语言教育者、研究生及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文献(英文)

    王虹;

    本书为东亚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的加注书目提要。书中收集了东亚16个国家和地区自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的500多篇论文摘要。本文献目录共138页,它在东亚地区范围之内填补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空白。本书对东亚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做了较为全面的收集介绍,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东亚各国语言教育的发展。其中,中国的语言政策,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研究论文在书中占有较大的篇幅。本书涵盖丰富,查阅便捷,对语言工作者来说是一本及时的工具书。

    2004年02期 102-10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17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 外籍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英文)

    邓静;

    语言学习者的差异和中外文化的差异是影响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外籍教师作为语言学习者母语文化的"局外人"不免面临许多挑战。围绕学习者自尊心、性格类型和学习动机,文章分析了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外籍教师的教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004年02期 109-11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8 ]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2 ]
  • 英语教学观摩的功能及方法(英文)

    夏章洪;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普遍进行英语教学观摩这项活动,因为它对授课者尤其是观摩者教学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为了有效地进行观摩,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手段、方法和步骤,技巧与手段分定性和定量两类,定性观察中的"有限或选择性全部记录"应是较为可行,定量观察中的"座位图观察记录"在文章中得到了强调,文章也较多地提及了同事间的观摩和观摩三个步骤,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注意的地方。

    2004年02期 112-11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95 ]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 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科学定位及其实证分析(英文)

    肖辉;

    语法—翻译教学法是渗透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教学法,对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人们或褒或贬,莫衷一是。本文综述了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法的种种优点,通过对发给学生和教师有关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现代外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问卷所进行的详尽的实证分析和对比,充分肯定了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各教学法用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而不应一味否定一种教学法的主张,从而从整体上丰富和补充了对外语教学法的研究。

    2004年02期 116-11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46 ] |[阅读次数:59 ] |[引用频次:2 ]
  • 高职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英文)

    郭士香;

    作者以所在高职专旅游专业78名学生为对象,以第四学期期末英语成绩为分类依据,对高职专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高职专学生英语学习绝大多数是属于工具型动机或证书动机;2)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具有内在动机;3)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大部分具有外在动机;4)成功的英语学习者与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所花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依照调查结果对高职专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分析,阐述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四点教育对策。

    2004年02期 120-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87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11 ]
  •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英文)

    庄宏;

    我国加入了WTO,融入全球化经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中国社会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社会上出现了英语热的现象。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愈益迫切,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仅"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较强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能直接和外国人交流。许多企业把能说英语,会写英语当作很重要的招聘人才的条件。这些情况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分析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

    2004年02期 124-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