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亚平;
自1990年Schmidt提出注意假设以来,注意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在言语输入和输出研究中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很多研究中,注意常常被认为是导致习得者言语表现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使用有效手段来测量习得者在输入或输出中对某个语言形式的注意,对提高研究的内部信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二语习得领域普遍采用的几种测量方法都存在不足。本文运用Levelt的一语输出模型和de Bot的二语输出模型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指出紧邻相关语言形式前或后的停顿、编辑语汇、重复和自我修正是输出中对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的显性表现。本研究设计的对比实验证实了这一推论,为今后研究输出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手段。
2009年06期 v.32;No.88 65-7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336 ]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 李晓丽;孙蓝;
本文以Li & Farkas (2002)双语处理的自组织模式理论( Self-Organizing Model ofBilingual Processing)为依据,通过对不同语言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进行的词汇联想测试,探讨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结构的发展是否也存在重组这一过程。统计结果表明,在初级组产生的反应类型中,无关联、语音型占主导地位,而在中级组、高级组的反应类型中,无关联与语音型明显下降,比重上升并占主导地位的是组合型与聚合型;且推论性统计数据表明三组所做出的各反应类型的平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别。本文认为随着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结构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趋势: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词与词之间以语音联系为主;在语言学习的中、高级阶段,词与词之间语义联系不断加强。
2009年06期 v.32;No.88 80-8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418 ]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8 ] - 陆萍;
本研究借鉴心理表征建构差异的两类研究,即Oakhill等人和Gernsbacher等人的研究,通过让学生用中文写总结的方法调查中国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心理表征建构方面的差异。统计分析表明两组学生在心里表征建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学生找出了更多的主次要点,而定性分析显示两组学生在信息综合和理解监控方面有差异,这同解码和有效记忆有关。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训练学生心理表征建构的方法,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2009年06期 v.32;No.88 88-10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226 ]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 冯纪元;
本文以Swain(1985 ,1995 ,2000 ,2005)输出假说中的注意功能为概念框架,用准实验方法调查两种输出活动(有引导的写作和文章重构)能否促进中国学习者对英语的虚拟条件句的注意和习得。受试为华南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各24人,两组分别按要求完成输出任务或阅读理解。对实验及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划线结果表明两组对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的是,输出任务促使实验组发现自己的语言困难,并在输入材料中注意到了相应的目标语言形式,而控制组的对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只是因为这一形式在输入材料中的凸显性。2)实验组对虚拟语气的习得强于控制组,两种特殊的输出任务确实促进了目标语言形式的习得,而且其效果是长期的。本研究证实了Swain的输出假设,并对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用语言输出活动提高学习者语言准确性有一定的启示。
2009年06期 v.32;No.88 104-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424 ]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14 ] - 王伟;
本文在阐述学习者自尊、情景焦虑以及它们与外语水平的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对三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路径分析,找出影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自尊与焦虑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路径关系,并得出结论:学习者英语水平分别与自尊成正相关;与情景焦虑成负相关。并且,本文在定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教学方面就如何促进学习者自尊,降低焦虑提出可行性建议。
2009年06期 v.32;No.88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752 ]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