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群;
情态分为认知型和责任型两类,认知型情态多用于小说和学术写作中,而责任型情态多表示必要性,适合说明性文字(Gotti,2003;Li,2001;Liang,2008)。这种语类差异不是绝对的。本文运用语料库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情态功能在语篇中的频率和语类特征,并比照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出现的情态用法。本文研究表明:(1)学术语篇通过较多"can"和"may"的使用突出协商和分析的特征;(2)报刊社论突出高情态值的使用,表现出了事实上的推断特征;(3)中国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有部分报刊社论的语类特征,但是在 "should"和"can"的使用上有滥用的倾向,反映出学习者对情态的语类特征掌握不足以及缺乏对文本多声性的考虑。
2010年05期 v.33;No.93 40-51+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515 ]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14 ] - 潘璠;
该研究运用语料库语言学词语搭配研究的方法,对BNC和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中的近义词对cause和lead to的搭配行为和语义韵倾向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调查了两库中这对近义词对的语义韵分布;第二,通过设定最小频率(≥5)和MI值(≥3),计算出它们的高频搭配词并分别比较了cause 和lead to在两库中的搭配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使用cause和lead to时表现出和本族语者极为相似的语义韵倾向,但他们在搭配词的广度和深度(深层搭配模式)上仍然同本族语者存在很大差异。学习者看来已经习得这对近义词对的语义特征,但在提高其词汇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尚需努力。该论文还探讨了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0年05期 v.33;No.93 52-6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513 ]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3 ] - 杨玉晨;杨忠;
本文旨在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验证英语最小语篇模式"问题-解决"是否适用于汉语语篇的分析,尤其是否可以用来解释以典型的汉语修辞模式"起-承-转-合"为语篇建构格局的篇章。二、对比研究上述两种英汉基本语篇模式的语步,揭示它们的相似性与差异。通过抽样文本分析发现,英语的"问题-解决"语篇模式同样适用于汉语语篇的分析,但"问题"语步时有不出现的情况,语篇结构呈因-果型;而在英语语篇中,"问题"是不可或缺的语步,语篇的组建与信息的组合呈对立型。尽管英汉基本语篇模式存在某种差异,但作者认为,"问题-解决"与"起-承-转-合"可以被看作是同一语篇模式的两个变体。中国传统修辞模式并不是造成中国学生使用"螺旋式"或"间接法"构思谋篇的全部动因,而社会和教育等因素可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重要领域。
2010年05期 v.33;No.93 65-7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549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17 ] - 李雪芳;
本文讨论了汉语主题突显特点对形式主语、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和由that引导的小句主语习得的影响。实验采用翻译题型,对英语专业四年级和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考察,找出了这四个语言项目的正确使用顺序,即:形式主语>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小句主语。本文进而对被试的主题突显句子归纳为四类:1)在存在句中过度使用have/has;2)形式主语it的不完全习得;3)无主句;4)小句主语标识词that丢失。
2010年05期 v.33;No.93 80-94+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401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1 ] - 王天剑;
本研究调查了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的口语焦虑,以及口语焦虑和其他变量的关系,包括:特质焦虑、不愿交际倾向、语言成就、口语自我效能感、语言课堂冒险倾向、语言课堂社交倾向等。利用SPSS 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50%以上学生报告具有中度或者中度以上口语焦虑;(2)口语焦虑没有性别差异,但有组间差异(慢组高于快组);(3)口语焦虑与其他变量呈现复杂关系;(4)人格特征因素系口语焦虑的主要原因;(5)语言成就和口语焦虑具有双向影响。
2010年05期 v.33;No.93 95-10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716 ]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