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special column are selected from the papers submitted to the 2010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English Education Association, held in Shandong
2011年02期 v.34;No.96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陈文芳;
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语言的问题提出并解决语言教学的问题。首先,将英语系统各模型按照发展脉络、观点的理论共同点分成三类:英语系统的三分模型、二分模型和整体一分模型。这体现出了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角色变化,即各变体的重要性逐渐均衡,国际通用语(EIL)的功能更加突显。在分析比较各模型的基础上,借鉴Yoneoka"英语伞"理论将EIL要素细分成语言要素、文化要素和交际要素,形成相对更全面的整体一分模型——伞型国际英语模型(REU)。其次,大学英语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CCB)的新教学模式,体现出全球化的发展引起了英语理论和英语教学方式的发展。在EIL情境下,中国学生未来的交际对象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重视。最后,结合CCB模式,将REU与之相结合,形成"改进的CCB模式"的框架设想。
2011年02期 v.34;No.96 5-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40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王育慧;郭岱宗;
本论文目的在于探讨在指导之下的重复阅读是否能增进学生英文口读速度的效果,进而增进口语流畅度,并研究不同的背景条件是否影响重复阅读的效果。本研究以淡江大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八周,并且接受前、后测及填写前、后测问卷。本论文挑选完全参与前、后测,并出席五次以上的学生为有效研究对象,总计51名。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重复阅读能够显著影响学生的口读速度。2.即使是在一个英语为外国语言的学习环境,重复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提升口读速度。3.对于字汇重复率低的文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累积进步的口读速度也可以转移到新的文章中,此现象并不局限于英语为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环境中,在英语为外国语言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成立。4.重复阅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口读速度,不论他们的性别、母语、参与实验学习或使用英文的时间和前测成绩。本研究并发现,重复阅读对于发音有困难的和落后的同学有显著帮助。而对于程度较优秀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则更甚于程度一般学生。5.重复阅读的训练重点应是速度,而非重复。重复的目的只是为了要使速度更快,唯有当速度快到达到自动化程度时,重复阅读才会展现显著的效果。总之,本论文证明,在指导之下的重复快速口读,的确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提升学生口读的流畅度。
2011年02期 v.34;No.96 18-3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3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陈姗;
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是指学生们使用网络来学习某个主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WebQuest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各种教学环境下和不同学科的教学中都受到欢迎,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本篇论文介绍了一项将WebQuest融入中国大学研究生(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并检验这项设计能否促进任务式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在这项教学设计的实施环境中,任务式教学法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了三个月后,对学生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感觉WebQuest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对教师的访问结果与学生们的反馈一致。
2011年02期 v.34;No.96 34-4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26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肖立新;
本文探讨了交际式教学法在我国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实际应用现状及教师对此教学法的态度。作者通过课堂观摩收集到第一手资料,研究对象为大学英语专业教师,作者分别对2名担任同类课程的英语专业课教师进行了连续课堂听课,对她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和实施做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本文运用交际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对这2名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和评介。本项研究结果说明,不少教师对交际式教学法存在一定误区,在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交际式教学法仍面临着不少挑战。
2011年02期 v.34;No.96 44-6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56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闫秋燕;王俊菊;
本文从误读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一位英语学习者的诵读过程,旨在探讨误读特征、文本类型对误读的影响以及引发误读产生的因素。研究数据包括问卷反馈、文本诵读、刺激回忆和书面摘要。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意义创建过程中使用了音形、句法和语义等语言线索以及抽样、预测和修正等认知策略。具有句法可接受性的误读和音形相似度较高的误读出现频率高于具有语义可接受性的误读。此外,说明文的误读频率高于记叙文,表明文本类型对误读产生的影响作用。研究还发现语言和认知因素是引发误读产生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误读观照下的动态阅读过程能有效揭示学习者在文本加工中的优势与不足,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2011年02期 v.34;No.96 62-8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39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任庆梅;梁文花;寻阳;
注意假设理论认为,"聚焦于形"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在语篇层面上注意语言输入信息的有效方式。基于这一观点,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与访谈,研究从事大学英语专业中级水平阶段教学任务的教师关于"聚焦于形"信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关于"聚焦于形"的信念与其教学实践之间存在复杂的对应与不对应关系,探究这些复杂关系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2011年02期 v.34;No.96 83-9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54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