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蔚;现有文献表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然而很少有研究从学习者视角关注二语学习,以及PBL与语言认知的关系。本研究以学生周记、教师观察笔记和师生访谈为证据,描述了三所北京普通高校15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基于问题的二语学习(Problem-based L2 Learning,PBLL)"实践,及其群体和个体自我协商过程,不仅区分了浅层和深层自我协商,还以大量质性数据论证了"自我协商的二语认知"的理念:第一,自我协商是贯穿PBLL的特征,因为群体和个体自我协商始终交织贯穿于PBLL全过程;第二,二语学习者通过连接、冲洗和合流的认知机制实现群体和个体自我协商;第三,PBLL的深层自我协商更具动态发展、互动生成的特性。本文还论述了研究结论的教学启示、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2016年03期 v.39;No.117 316-33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24 ]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王晓庆;黄建丹;童年时期是语言发展和语言诊断的关键时期,因此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评估非常重要,有利于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往研究表明,非词重复任务是甄别语言的正常发展及单纯性语言障碍的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测试了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在非词重复任务中的能力差异,并依据标准参照诊断测试的方式筛选出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信度系数为0.86)。此次诊断实验共测试282名儿童样本,依据语言能力偏离(低于)平均值1.5个方差的计算方式,共筛选出23名疑似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结果表明,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在普通话的音调上没有问题,但在非词重复任务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困难。实验结果同时也证实,非词重复任务是检测语言障碍的无偏指数,双音节的非词测试可以作为排查语言障碍的一个手段。
2016年03期 v.39;No.117 337-35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21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