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二语习得

  • 英语反身动词构式的习得——句法可选择性和类型频率的影响研究(英文)

    徐承萍;

    本研究在基于使用的语言学习的理论框架下调查句法可选择性和类型频率对英语反身动词构式习得的影响。英语反身动词的句法结构可以通过反身构式和形容词被动构式实现,两者是一种词内多义关系,表现出句法可选择性特征。为了考察句法可选择性和类型频率对反身动词构式习得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反身动词构式测试和及物动词测试,后者作为参照测试,并在二语学习者中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反身动词构式的习得明显低于参照测试,证明句法可选择性影响句法的习得;2)反身构式和形容词被动构式习得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初步数据显示,学习者似乎更易于习得形容词被动构式;3)二语学习者的反身构式和形容词被动构式的产出频率与COCA的类型频率走向一致,表明类型频率在复杂构式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03期 v.39;No.117 251-268+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23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关于中国EFL学习者和ESL学习者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对比分析(英文)

    张建英;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人EFL学习者和ESL学习者两组被试群体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维理论模型的异同。实证调查工具以调查问卷为主,并辅以后续采访。通过Amos 18.0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二语学习体验"这一动机要素在推动学习者采取学习行动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结论同时适用于EFL学习者和ESL学习者两个被试群体。然而,理论模型的其他两个要素("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的激励作用则表现得不够稳定,这种不稳定性说明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EFL学习者和ESL学习者。采访数据分析结果为"未来自我导向型因素只有在满足一些必要条件之后才会激发学习者采取具体学习行动"的提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2016年03期 v.39;No.117 269-28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36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You know、I mean在英语作为通用语学习者学术研讨会中的功能探究(英文)

    吴雪;雷蕾;

    本文采用定性会话分析和定量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描述英语作为通用语学习者学术讨论中you know和I mean的功能,所用数据为学术环境中英语作为通用语语料库(ELFA)研讨会子库。本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证明了话语标记语的多功能性,也显示在跨文化学术研讨中you know和I mean作为话语标记语具有特殊作用。由于跨文化学术交际中常会出现有争议的术语,英语作为通用语学习者会使用you know对其话语进行澄清,或用I mean对其之前表述和不流利语言进行更正。本研究发现有助于英语作为通用语会话者了解话语标记语you know和I mean在跨文化学术交际中的语用功能,指导会话者恰当使用该两个话语标记语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

    2016年03期 v.39;No.117 288-303+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40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语言教学

  • 翻译教学的功能途径——《背影》及英译之案例研究(英文)

    原苏荣;

    本文尝试采用翻译教学的功能途径指导学生如何理解、研究汉语散文及其英语译文。以现代汉语散文名篇《背影》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功能的视角,研究《背影》及其三个极具特色的英语译文,集中探讨分析《背影》的过程类型和英译文,其中包括篇章分析、过程例示、过程类型分布、汉英文本过程分布的共性和差异等。结果发现:1)其共性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的经验世界使翻译成为可能;语篇中过程类型与体裁有关,其中物质过程在叙事散文语篇中尤为凸显;2)其差异在于汉语散文中的物质过程比率远高于英译文的物质过程,表明了汉语谓词中心语、英语名物化的特点;3)文化的不同也是导致汉语散文与其英译文语言表达不同的原因。本文旨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背影》的英译文,通过翻译教学的功能途径,为汉英散文翻译教学和研究带来启示。

    2016年03期 v.39;No.117 304-315+374-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49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语言与认知

  • 基于问题的二语学习——自我协商的二语认知(英文)

    丁晓蔚;

    现有文献表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然而很少有研究从学习者视角关注二语学习,以及PBL与语言认知的关系。本研究以学生周记、教师观察笔记和师生访谈为证据,描述了三所北京普通高校15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基于问题的二语学习(Problem-based L2 Learning,PBLL)"实践,及其群体和个体自我协商过程,不仅区分了浅层和深层自我协商,还以大量质性数据论证了"自我协商的二语认知"的理念:第一,自我协商是贯穿PBLL的特征,因为群体和个体自我协商始终交织贯穿于PBLL全过程;第二,二语学习者通过连接、冲洗和合流的认知机制实现群体和个体自我协商;第三,PBLL的深层自我协商更具动态发展、互动生成的特性。本文还论述了研究结论的教学启示、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2016年03期 v.39;No.117 316-33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3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普通话学龄前儿童非词重复任务实验报告(英文)

    王晓庆;黄建丹;

    童年时期是语言发展和语言诊断的关键时期,因此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评估非常重要,有利于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往研究表明,非词重复任务是甄别语言的正常发展及单纯性语言障碍的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测试了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在非词重复任务中的能力差异,并依据标准参照诊断测试的方式筛选出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信度系数为0.86)。此次诊断实验共测试282名儿童样本,依据语言能力偏离(低于)平均值1.5个方差的计算方式,共筛选出23名疑似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结果表明,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在普通话的音调上没有问题,但在非词重复任务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困难。实验结果同时也证实,非词重复任务是检测语言障碍的无偏指数,双音节的非词测试可以作为排查语言障碍的一个手段。

    2016年03期 v.39;No.117 337-35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4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教师发展

  • 教师教学观与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理念的符合程度(英文)

    王兆璋;

    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显示诸多重要讯息。本研究探讨六十四位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学习观及其教学实况,并聚焦其中两位教师。研究用的问卷乃依据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念设计而成,并由六十四位教师回答。另外,本研究也执行了课室观察及访谈,探讨两位焦点教师的教学观及课室教学。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之教学观与第二语言习得理念不尽相符,而两位焦点教师的教学观与其实际课室教学也不尽相符。

    2016年03期 v.39;No.117 354-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9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第八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正>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将于2017年10月20-22日在西安举办"第八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于1985年在广州举办第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类研讨会中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学术会议。历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语

    2016年03期 v.39;No.117 378+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