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学科背景下的元话语

  • 学科背景下的元话语:概述(英文)

    姜峰;埃尔德姆·阿克巴斯;

    <正>1. Introduction Central to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s an integration of talk about the experiential world and how this is made coherent, intelligible and persuasive to a particular readership.Metadiscourse equips us to achieve this interactivity. Simply, metadiscourse captures the ways writers organize their texts to help readers interpret, evaluate, and react to the propositional information they supply (Hyland, 2005a; Jiang, 2022; Jiang&Hyland, 2018). In other words,

    2024年02期 v.47 16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222 ]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元话语在数字化学科研究交流中的再语境化作用:以心理学文摘为例(英文)

    罗莎·洛雷斯;

    元话语(metadiscourse)最初被视作探究学术性、单一书面文本的专属工具。但随着数字话语研究的深入,元话语似乎演变为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探索框架。首先,网络环境下的作者与读者互动变得隐晦难辨,这为元话语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其次,数字文本的多模态特性进一步增加了元话语研究的复杂性。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交互式元语言资源在在线交流环境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因此,该研究聚焦于英国心理学会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数字研究文摘语料库,该网站是英国心理学界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机构之一。本研究专注于互动元话语的功能性探讨,视其为一种重构语境的重要工具,以助力非专业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学科知识。经过深入研究,该研究确定了几类关键的互动资源,包括代码词汇、证据、过渡标记以及框架标记。这些资源通过战略性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专业信息的传递和中介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了数字平台所赋予的各项能力。

    2024年02期 v.47 178-19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10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Here,We Investigate If There Is...”:研究文章摘要中自我提及的功能性调查(英文)

    埃尔德姆·阿克巴斯;古林·达德韦伦-基尔米兹;厄兹坎·基尔米兹;

    本研究考察土木工程、政治学和兽医学领域研究论文摘要中的作者提及。由于这些学科较少受到关注,我们从功能性视角在一个超百万词符的论文摘要语料库中分析显性的作者自我提及。我们首先对语料库中显性第三人称复数作者自我提及进行初步搜索,并手动分析超过6,000个实例,以检查它们是否都标记作者在文本中的自我呈现。此后再根据Xia(2018)的框架手动对自我提及的修辞功能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政治学基于“we”的作者自我提及频率超过其他学科。关于作者自我提及的密度,我们发现每个学科都偏好于在其摘要中以不同的作者角色更加明显地出现。例如,政治学在其摘要中通过“提出理论或方法”呈现自我,而土木工程和兽医学的作者使用较少地使用这种修辞特征借以提及自我。关于“we”的自我提及的功能分析,所有三个学科都更多地显示了其降低风险功能,如“叙述实验程序和方法论”。本文突出学术语篇的跨学科和功能分析重要性,以期为每个学科设计学术用途英语(EAP)活动提出教学启示。

    2024年02期 v.47 196-218+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5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同一期刊,不同实践:基于语料库的《应用语言学》互动元话语研究(英文)

    卢思佟;姜峰;

    研究论文是学者与学科社群沟通的主要媒介,但少有研究关注在一份期刊内,不同研究主题的写作实践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比较《应用语言学》期刊语言习得和话语分析论文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弥补这一不足。基于每个研究主题30篇研究论文的语料库,结果显示,语言习得领域的作者显著更频繁地使用增加性和结果性过渡标记语、重述语和非嵌入式引用,而话语分析者更倾向于使用例证、线性和非线性引用以及主题转换。这些差异都可以归因于学科研究范式的特点,这导致了学术写作中不同的知识构建和互动模式。研究结果为元话语在构建学科知识的修辞功能提供了实证证据,并对学术英语教师提供了教学意义,帮助应用语言学学者更好地了解国际发表的语言特点。

    2024年02期 v.47 219-237+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323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构建研究框架并引导读者理解工程研究生论文摘要(英文)

    维斯娜·博格达诺维奇;德拉甘娜·加克;

    对于研究生而言,撰写论文摘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因为论文摘要不仅需要将整个研究内容精炼地概括成几句话,还必须融入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向学术界清晰地传达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工科研究生在面对首次发表论文的摘要写作时的应对策略。为达到这一目的,研究者基于一个丰富的学习者语料库,该语料库共计收录了1,746篇摘要,总词数达到117,535个。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摘要均由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分别使用英语和塞尔维亚语撰写而成。本研究以Hyland的分类法为依据,着重探讨交互式框架标记、交互式参与标记以及元杂名词的应用与影响。经过对塞尔维亚语和英语子语料库中绝对频率、相对频率、统计显著性以及对数可能性的详尽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学生在塞尔维亚语写作中运用框架标记的频度,显著高于在相同语境下英语写作时的频度。至于参与标记,研究生的摘要显示出非常频繁地使用指令;在两个子语料库中,指令的使用率是框架标记的两倍,而在英语子语料库中,指令的使用率高于塞尔维亚语子语料库。经过严格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和比较揭示了学生在阐述研究目的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框架标记和元话语名词,以及他们在吸引读者参与研究并进而增强研究可信度时所使用的参与标记所具有的教学意义。

    2024年02期 v.47 238-258+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在EMI环境下构建有效沟通:跨文化语境下组织元话语的多元化策略(英文)

    埃德加·贝尔纳德-梅乔;

    过去十年中,高等教育经历了迅速的国际化进程,许多大学引入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EMI)。这一新语境为内容讲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适应用英语对跨文化听众进行教学的新方式。本文依据?del(2010)的元话语分类,探索EMI讲座中使用组织元话语以促进成功的交流互动和参与。本文认为所有交流都是多模态的,即意义是通过多种符号资源的组合传达的,因此在超越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分析讲座中组织元话语的多模态使用。为进行此分析,本文选取了在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Universitat Jaume Ⅰ)授课的三段90分钟的视频录制的EMI讲座,进行了转录和手动检查,以记录所有组织元话语的实例。接下来,选择了六个结构段落,即讲座中正在组织内容的部分。使用Multimodal Analysis—Video软件,检查了语言(组织元话语)与副语言、手势、凝视、近体语言、头部移动和面部表情之间的互动。最后,将研究结果呈现给录音中的讲师,以获得其自省视角。结果显示了与组织元话语同时发生的复杂多模态集合的积极利用。这些集合揭示了一个潜在目标,即通过适应非母语跨文化听众的语言并吸引听众,以实现成功的交流。最后,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针对教师培训的教学意义。

    2024年02期 v.47 259-280+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37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1 ]
  • 元话语标记在不同英语媒介教学(EMI)学科口语表达中的运用(英文)

    坎苏·艾库特-科莱;巴努·伊南-卡拉古尔;

    经过多年的研究,元话语(MD)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尤其在书面语境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元话语允许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效地组织课堂话语,并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尽管近年来对口语语境下元话语的研究有所增加,但在不同教育环境下仍需进一步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鉴于英语为媒介的教学(EMI)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MD在EMI课堂话语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然成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领域。在土耳其的语境下,MD近期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土耳其语境中口语互动中的MD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教师在不同EMI课程的口语教学中,对于元话语标记的分布情况以及词法实现的具体表现。研究以?del(2010)提出的元话语框架为参照,运用语料库方法进行了话语分析。通过对36小时课堂观察所收集的语料进行严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的EMI课程中,元话语范畴的分布与实现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024年02期 v.47 281-308+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3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MOOC视频讲座中的元话语:与大学传统讲座及学科特性的对比分析(英文)

    于晓莉;

    基于Hyland(2018)的元话语人际关系模型,本研究探讨了MOOC视频讲师对元话语的使用,并将其与传统大学讲师的使用进行了比较。本研究还调查了MOOC视频讲座中元话语的学科差异。MOOC语料库由16个MOOC组成,涉及三个学科领域,包括艺术与人文科学、工程与物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存在细微差别,但MOOC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元话语与大学讲座中的元话语模式相似,这揭示了MOOC与传统面对面讲座在使用元话语方面的显著相似性。然而,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师生关系确实造成了元话语使用的差异。总体而言,与大学讲师相比,MOOC视频讲师使用了更多的交互式元话语,但使用的交互式元话语较少。从跨学科角度看,元话语在MOOC视频讲座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科特点的影响。包含更多特定学科内容、需要密集认知努力的MOOC往往使用更多互动元话语和参与标记;而对于可能包含更多视角而非基本事实的MOOC,似乎更频繁地使用助推器和态度标记。本研究对各学科在运用元话语方面所呈现的差异,深入探讨了其潜在原因与具体目的。

    2024年02期 v.47 309-33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11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跨学科讲座中的元话语特性:深入解读EAP笔记的实质内涵(英文)

    哈蒂斯·塞兹金;埃切·泽希尔·托普卡亚;

    学术讲座作为高等院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讲座内容,做笔记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事实上,记笔记的能力以及笔记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EAP课程中,记笔记教学被视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笔记习惯,从而助力他们取得更好的学术成绩。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体裁的教学框架(Genre-Based Instruction,GBI),用于指导笔记教学的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对八个跨学科讲座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我们依据Bouziri (2020)所建立的框架,对修辞功能进行了明确界定。随后,我们采纳了?del (2010)与Hyland(2005)共同提出的元话语框架,并据此确定了体现组织结构的元话语要素。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了修辞功能与元话语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也就是说,某些元话语项目可以作为使用某些修辞功能的信号。因此,记笔记的GBI框架是根据修辞功能与元话语要素之间的关联而构建的。

    2024年02期 v.47 332-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2024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通知

    <正>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平台发声,发动海内外教育界人士参与讲好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故事,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外教育及人文交流,中国日报社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计划于2024年7月25日—28日在珠海举办2024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

    2024年02期 v.47 367-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