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外语教育的教师身份与自主性

  • 英语教学自主性:一项香港中学新入职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英文)

    黄景;陆佑宁;滕锋;

    经历数年的岗前教师教育之后,新入职的教师往往会满腔热情地踏上他们的教学岗位。然而,新教师自身未必具备能力,而且他们也未必会获得学校的支持,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本文报告一项关于香港两名中学英语新教师教学生涯的个案研究,研究数据(资料)来自一年多时间里所进行的面对面访谈以及其他补充资料,如邮件来往、电话交谈等。本项研究探讨新英语教师如何发展其教师自主性以及促进其自主性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两位新教师自身都具备有效掌控教学的能力而且也为个人的自主发展做好了准备;一个友善的、扶持的、合作的学校环境,能够为新教师创造充足的发展机会,因而在促进教师自主性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文章建议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环境的"给养"(affordances),发挥能动性,利用环境中的机遇去追求个人和专业发展。

    2019年01期 v.42 3-2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44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农村女性英语师范生的认同建构与自主性发展(英文)

    刘媛媛;李霄男;邢晓燕;

    当前关于中国英语教师认同与自主性的研究较少关注来自农村地区的女性师范生。基于问卷调查、叙事框架和半结构式访谈语料,本文描述了9位女师范生的认同建构和自主性发展轨迹,并分析了她们从"英语学习者"到"职前教师"的认同转变,以及这一转变过程中对其自主性发展产生影响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性别意识形态、亲密团体和家庭经济状况。本文探讨了如何赋权于农村女性英语师范生,帮助其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教师"的认同转变,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提升自主性。最后指出了研究发现对政策制定者和教师教育者的启示。

    2019年01期 v.42 21-3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22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全球化影响下中国非母语英语教师职业身份构建探索性研究(英文)

    黄铮;

    本文以一对一访谈为研究方法,从后结构主义视角研究了中国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英本主义"的影响下构建职业身份。通过对二十五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访谈发现,中国英语教师运用主观能动性对抗"英本主义"的影响,通过把母语教师视为少数外来者,发掘自身特别的优势,在英语教学中承担特别的角色和自身不断努力进修这四个方法,构建了比较积极的职业身份。在中国英语教师的职业身份构建中,儒家思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01期 v.42 40-5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7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中国教师对身份的态度和教师自主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英文)

    钱莉娜;黄海泉;

    教师身份的形成为其自主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然而,教师身份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同时,这种过程如何影响教师自主还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试图用实证的方法调查教师对身份的态度与教师自主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十四位中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随后,我们进行了有提示回忆访谈来判断这些教师的教学是否受自主的意识的控制。最后,我们又进行了半开放式访谈来调查这些教师对他们身份的态度。我们的主要发现是:对于自身职业身份有积极态度的教师比那些持消极态度的教师在教学中更为自主。本研究一系列的发现让我们有理由认为:教师对职业身份的态度跟教师自主成正相关。

    2019年01期 v.42 60-78+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32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二语习得

  • 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倦怠与英语成绩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英文)

    王幼琨;

    本研究旨在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倦怠与英语成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481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倦怠与英语成绩两两相关显著,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倦怠—英语成绩的路径模型拟合良好,自主学习能力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低,英语成绩越高,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习倦怠水平,进而影响英语成绩。学习倦怠在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成绩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2019年01期 v.42 79-9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61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文献综述

  • 英语学习者使用阅读策略的相关因素(英文)

    林佳;

    本篇文献综述系统地研究了英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EFL/ESL)阅读策略使用的影响因素。作者回顾了2000年至2017年的实证研究,主要回答下列问题:(a)哪些因素与大学阶段EFL/ESL学习者的阅读策略使用有关?(b)这些因素具体与大学阶段EFL/ESL学习者的阅读策略使用具体存在何种关系。结果表明,以下四个因素与EFL/ESL阅读策略使用有关:语言水平,第一语言,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因素,性别。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报告和分析与前两个因素有关的发现:(1)语言水平。与低水平阅读者相比,高水平阅读者使用更多的元认知策略、整体策略、支持性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也具有更多的关于阅读策略使用的元认知知识。他们对阅读策略的最初学习过程,也与低水平学习者有所不同。(2)第一语言读写经历。EFL/ESL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本身的特点和阅读经历会影响他们在阅读英文时的策略使用。

    2019年01期 v.42 92-11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36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

  •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中国英语教学的新方式?(英文)

    司静慧;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研究的发展引发了针对英语教学是应该继续遵照本族语模式还是应该考虑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模式的争论。本文对现有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教学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解释了什么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教学,比较了它和英语作为本族语教学的不同,梳理了文献中对其合理性的探讨。本文同时详细列举了现有文献中提出的英语作为通用语教学在不同环境下的可实施方案,总结了围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教学的三个主要争议:缺少现成教材,难以组织测试和缺少教学老师。本文接着梳理和讨论了针对解决以上争议的最新研究,总结了关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教学在中国的研究,提出在中国英语教学的背景下,关于英语作为通用语可行性的研究应首先着眼于未来的英语使用者,例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本文最后提出了未来对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教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2019年01期 v.42 113-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46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2019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正>为持续推进更适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教学理论发展和教学方法创新,提升中国应用语言学领域在国际学界的学术影响力,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CELEA)将于2019年10月19-20日举办"2019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中国特色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本届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欢迎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领域的教师、研究者积极投稿。会议论文将择优在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刊《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期刊发表。

    2019年01期 v.42 140+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