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 学习策略与听力理解(英文)

    于璐;

    本文调查分析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调查对象为12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调查工具为学习策略问卷和听力测试,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计算机统计软件。结论如下:(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听音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补偿策略,最少的是记忆策略。(2)学习策略与听力水平存在有意义的关系,其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最显著。(3)元认知策略对听力成绩的预示作用最大。单项策略中有预示作用的包括联想、利用上下文、练习、分析和推理、推测、寻求练习机会、集中注意力、敢于冒险、了解情感状态和培养文化理解力。

    2003年04期 3-1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5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听且做(英文)

    高玉芬;任维平;

    在我国,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性虽已得到认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听力材料陈旧、听力题型与阅读题型如出一辙、老师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提高听力而是在检测学生的听力水平等。根据这一现状,作者提出"听且做"的英语听说课模式,并用教学中采用的材料详细说明其中的一种类型。

    2003年04期 12-1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全面发挥听写的作用:澳洲英语听写评介(英文)

    刘建刚;闫建华;

    国内几乎所有的英语学习者都不会对听写感到陌生。在他们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听写是其重要的课堂活动之一。随着听写成为TEM4全国性考试的一个测试项目,听写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重视。然而,许多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所谓的听写只是为听写而听写:听写似乎只是目的,而不是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手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着重评介澳洲英语听写的方法,以期全面发挥听写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中的作用。

    2003年04期 16-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3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英语就词注音初探(英文)

    孙文抗;

    英语拼读关系的不规则性使它的注音问题比其他拼音文字更加受到重视。本文从识记书面语言的心理过程分析出发,指出大量使用国际音标对培养英语拼读能力的负面影响很大,而使用简易发音符号注音将有助于解决拼读变化复杂的难题。文章在综述我国近年出版的几种英语简易音标的基础上,介绍一套实用的英语就词注音方案。

    2003年04期 18+28-3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听力中灵活性的重要意义(英文)

    李佳;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听力过程有声思维数据的分析,显示了图式知识的不正确使用会给听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此项研究结果应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听力过程中我们切记不能脑筋僵化,而需要不断根据新的信息验证已选择图式的有效性。

    2003年04期 19-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影响中国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英文)

    李荣;

    本文研究了外语环境中25个变量,以及它们与口语表达流利程度的关系。该研究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问卷调查、口语测试和采访。研究发现,在与环境有关的因素中,同母语为英语的人的接触机会,以及英语会话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与学习者相关的因素中,学习动机、听力和目标文化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而与学习过程相关的因素中,教学方法和课后练习与口语表达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3年04期 23-2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8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状况实证研究(英文)

    杨琼;董元兴;

    本文通过分析一份实证性问卷调查中得到的数据,结合当代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分析了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和阅读习惯、所具有的背景知识和语篇知识、所运用的阅读策略和针对阅读测试题型的弱点等,揭示了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差的普遍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途径。

    2003年04期 33-3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7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非语言性活动在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英文)

    田惠芳;

    在多数情况下,非语言活动是指借助图画、图形、表格等形式体现学习者对阅读活动做出的反应,也可以是用有限的文字形式回答基于某项非语言目标的阅读问题。非语言活动有助于学习策略的发展:许多这类活动围绕对课文主要内容的预测、推断、设想进行,引导学习者确定文章的要点而暂时忽略枝节内容。非语言活动有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许多该类活动的设计旨在模拟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达到某些实际目的,鼓励学习者在实际场合表现全方位的实际交际水平。非语言活动的教学价值还体现在对词汇、文章结构的独特的学习理解方式以及关键词语的使用方式。非语言活动的设计并不复杂,这也为阅读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

    2003年04期 37-4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运用语篇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教学方法(英文)

    李向勤;张力;

    语篇中所有信息都具有语言讯号。正确地理解语篇中的语言讯号有助于成功地揭示阅读技能。语篇单句的语言知识,如下义词和同义词的词汇关系,指代、比较、名词和动词替换以及概括词的句法关系与逻辑关联词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正确获取语篇信息。本文旨在阐明在高级阅读教学中需要系统而有目的地讲授上述语言特征,并提出具体运作方法和步骤。

    2003年04期 42-4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英语课文学习中的任务设计:任务类型(英文)

    范红;王戈辉;

    本文作者认为英语学习/习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意识到语言能力不足、有意识的语言能力和无意识的语言能力。在这三个阶段中,任务类型的仔细设计对给学生安排适当的任务极为重要。在文章中作者尝试着为英语教师提供由行为动词及其可能的对象结合而生成的一系列明确的任务类型。本文作者还建议在任务设计中,以精确为中心的语言生成应尽快引向以尽可能流利达到目标为中心的训练合作性话语运用的任务上。

    2003年04期 46-5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6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精读课的教学改革:促进语言内化的方法(英文)

    刘丽艳;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一直面临投入大、产出小的难题,广大英语教师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近二十年来英语教学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投入方面与学生语言产出能力比较还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基于对精读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依据语言加工、习得理论及其实验研究,对教学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精读课堂教学促进语言内化的步骤与方法,旨在给学生从输入到吸收,从语言知识到技能之间搭梯子,使之最终获得语言交际的能力。

    2003年04期 50+56-5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文本中心教学法与英语阅读(英文)

    张宜;

    英语阅读本身不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语言处理过程,而且还涉及了各种各样的技巧和目的。文本中心论旨在表明英语阅读是个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本文从文本中心教学法与英语阅读的关系出发,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文本中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的自主权。

    2003年04期 51-5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1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阅读理解问题类型分析(英文)

    王文渊;

    本文以克里斯蒂·纳特尔对阅读理解问题的分类为依据,对《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阅读理解问题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大学英语(精读)》的阅读理解问题分布极不平衡。这一不平衡现象不仅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精读课的目的和要求不符,而且还会造成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过差。作者建议对《大学英语(精读)》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同时也建议教师采取必要的课堂补救措施。

    2003年04期 60-6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8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法的应用(英文)

    杨怀恩;

    交际法在许多国家的英语语言教学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交际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对于外语老师来说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试图对交际法和传统的英语教学法进行比较,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2003年04期 64-6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7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对大学生中介语错误及语内错误的分析(英文)

    张文涛;

    本文结合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加之中介语理论,通过对某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得出以下结论:中介语错误即受本族语结构干扰所造成的语言错误是相对显著的,而目的语内部原因造成的错误相对而言是次要的,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输出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3年04期 70-7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6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二语水平与英语作文词汇:一份实证性研究报告(英文)

    沈育英;

    本文根据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利用笔者任教学校部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水平测试的成绩及他们的作文为数据资料,探讨中国英语学生英语水平与英语作文中词汇的关系。结果表明,英语水平测试成绩较高者英语作文的词数往往大于成绩较差者,而英语中最常用的15个高频动词在成绩较高者作文中出现的频率却低于成绩较差者。

    2003年04期 75-8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1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学习动机如何影响外语学习(英文)

    于瑞侠;

    在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分为两类:结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前者指学习者学习一种语言是为了成为目的语国家的成员并与目的语文化融为一体;后者指学习一种语言是为了摹写工具型的目标,比如找工作,通过考试等。其他影响较小的学习动机理论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学习动机。本文着力分析了内部动机因素以及外部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2003年04期 81-8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2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倾听学生的沉默——外语教学中的人性化教学(英文)

    李顺英;

    学生在外语课堂中的沉默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然而,这一现象并未引起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注意。本文分析了引起学生沉默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打破沉默的一些建议。

    2003年04期 85-8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4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英语学习理念、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语言习得水平(英文)

    王晶;

    本文以问卷的形式对华南农业大学的77名大一新生进行了调查,旨在描述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理念和采取的学习策略,并进一步探索学习理念、策略运用以及语言习得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学生有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但是对于自身学习英语的能力缺乏自信;2)其学习策略的运用收到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影响;3)在确认的五类学习观念中,自我效能与各类学习策略均密切相关。文末给出了本项研究对于教学的启示。

    2003年04期 88-96+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9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CALL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英文)

    宋玉琳;肖杰;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班型过大、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缺少教师等诸多的困难。CALL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复旦大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例,探讨了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法、理论基础、优缺点并提供了几点建议。

    2003年04期 97-10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试析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力分配不均及其影响(英文)

    吴霞辉;

    在我国,外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项活动,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外语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老师总是偏爱某些学生,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及其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力求对外语教师在调整教学方法上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003年04期 100+108-11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15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7 ]
  • 网络辅助硕士生英语精读课教学(英文)

    王玉雯;孙德娴;吴立高;

    本文报告我们在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英语精读课进行网络辅助教学的实验。实验分四个实验班(118人)和四个对照班(119人)。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辅助英语教学在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能力,满足学习者的个别需求,激励学习自主性以及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2003年04期 101-10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小组人数的影响(英文)

    舒菲;

    大多数语言教师都认可语言教学应以帮助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为目的。关于在第二外国语教学课堂里采用小组和双人搭配的教学模式已经有相当多的讨论。许多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使学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练习目标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兴趣,并减小紧张情绪。换言之,这种课堂关系有助于营造一种低恐惧但却高挑战的学习环境和气氛。相反,又有许多教师指出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并非都运用目标语,他们只是在理论上懂得汉英语言的转换过程,却非实际运用目标语。除此之外,在无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目标语,学生的错误无法得到纠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长期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中运用小组或双人搭配的教学模式。以上提到的争论使我做了如下研究:1)不同大小的组对课堂中学生言语量和教师言语量的影响,对目标语和本国语运用量的影响;2)组的大小不同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不参与课堂活动有多大程度的影响;3)根据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的教学目标,理想的学习小组人数应为多少。因此,这篇论文的主题在于研究课堂中小组的大小不同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和收获。

    2003年04期 112-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0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促进中国英语教学班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英文)

    何敏惠;

    本文旨在为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大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的机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文章就以小组教学的形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提出了如下五条途径:①在教学班级中创造积极主动的集体学习活力;②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小组活动;③为学生提供源于现实生活的辅助素材;④为学生提供以具体学习任务为基础的相互交流机会;⑤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实践证明以上途径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

    2003年04期 116-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6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英文)

    马占祥;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民族之一。然而,由于经济、教育等落后于内地,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入学水平70%多是零起点的。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尽快掌握一部分词汇,以便打下一个扎实的英语基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内蒙古教育的现状和蒙古族大学生特点以及相应的一些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2003年04期 123-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1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