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2007语言测试国际会议专辑

  • 集库式完型填空答题过程的內省法研究(英文)

    高晓莹;辜向东;

    本研究通过內省法分析受试做集库式完型填空试题时的答题过程,探讨了受试在答题过程中运用到何种信息和策略,以及阅读水平不同的受试在运用这些信息和策略时是否存在差异。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同时內省法和即刻追述法研究了1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解答集库式完型填空题的心理过程。通过对受试口述报告的分析,研究者提出了集库式完型填空答题过程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受试的口述报告进行了分析与归类。

    2008年04期 No.80 3-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417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20 ]
  • 英语录音口试评分决策过程研究(英文)

    王海贞;

    本文采用即时回溯、受激回忆等口头报告方法追踪了24名评分员在评判英语录音口试样本时的思维过程,重点关注评分员的分数决策过程。结果表明:1)评分员在决策分数时侧重内容;2)在评判语法和语音语调时倾向于找错误,在评判词汇时倾向于找"亮点"加分,在评判内容时倾向于综合考虑切题性、逻辑性和完整性;3)评分员普遍采用循环评分法,分数决策呈现假设—验证/修订的循环过程。

    2008年04期 No.80 17-28+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实证研究(英文)

    董曼霞;

    根据Bachman和Palmer(1999)的任务特点框架,本文探讨了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特点和内容效度。通过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文章得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很好地体现了两纲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同时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作者也发现该考试存在一些不足。旨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未来阅读测试的目的,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2008年04期 No.80 29-3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1085 ]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16 ]
  • 语言运用测试中的分数差异研究——基于多层面Rasch模型的方法(英文)

    张洁;何莲珍;

    在语言运用测试中,分数的差异不仅仅体现了考生能力的差异还会受到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确保考试的信效度,识别并估算不同的差异来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认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大小。本文基于某考点一次PETS三级口试成绩,用多层面Rasch模型对分数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考官的严厉度、评分方式、评分标准和量表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一定的测量误差,从而导致考生成绩的差异。多层面Rasch模型作为经典Rasch模型的延伸,能够综合分析考试成绩中多方面的误差,是进行考试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

    2008年04期 No.80 40-4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608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8 ]
  • 测试方法对于写作的影响(英文)

    刘洋;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的写作测试方法对写作能力测试的影响。通过对比先读后写和命题作文两种测试方法对写作测试的影响,发现1)两种测试方法都能够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作可靠的区分;2)阅读理解对受试在观点生成、内容组织及词汇的运用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但对语言的准确性没有显著的影响;3)由于先读后写的测试方法有较好的反拨作用,所以可以作为测试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8年04期 No.80 50-6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360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4 ]
  •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测试写作项目的理论效度检验研究(英文)

    修旭东;

    本研究开发和预试了一份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并运用相关统计程序调查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写作测试的理论效度。研究结果显示:八级写作测试基本上反映了写作内在过程或写作能力;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统计上呈边际性显著区分;"调整主题与体裁"、"组织思想"、"表达"、"检查"子过程比其他子过程对写作成绩的影响更大些。上述结果证明,八级写作测试总体上测量了考生的写作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008年04期 No.80 66-83+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481 ]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第五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专辑

  • 初探标准参照考试在我国语言测试中的作用(英文)

    邹申;

    标准参照考试通常是与常模参照考试相提并论,被认为是一种分数参照的框架。然而,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考试对教与学所带来的影响,即考试的反拨作用,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标准参照考试在语言测试中的作用。总而言之,标准参照考试的作用不应只局限于作为分数参照框架,我们要从广义上审视其功能和作用。标准参照考试与语言课程大纲的实施密切相关。换言之,它与考试反拨效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提升标准参照考试对教与学的积极作用,考试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之间应该有某种链接。而链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鉴于校内语言测试更有可能具备标准参照考试性质,我们应该为语言教师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标准参照考试的设计和开发过程。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标准参照考试开发模式,旨在提高考试的正面反拨效应。该模式包括三个方面:合作、反思、协商。

    2008年04期 No.80 84-9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656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4 ]
  • “一日英雄亦英雄”——对英语歌曲与电影的投资与学习者的多元认同建构(英文)

    高一虹;修立梅;

    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通过对16名综合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日记分析,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歌曲和电影活动中的认同建构。分析显示,在对"投资"于各种"想象共同体"(Norton 2001)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其主体性,创造了超越"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二元对立的多元认同。

    2008年04期 No.80 93-10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765 ] |[阅读次数:84 ] |[引用频次:10 ]

教学法

  • 反应性形式教学策略——兼谈对我国二语教学的启示(英文)

    林琼;

    形式教学已成为二语习得领域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引起专家学者的日益重视。本文拟重点讨论反应性形式教学,介绍各种纠正性反馈策略及其有效性,探讨相应的学习者修正性反应,并揭示了该教学策略在中国环境下的外语交互性课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2008年04期 No.80 102-109+6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00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 英语教学中元认知意识培训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英文)

    陈玮;

    本文基于元认知策略以及学习者自主学习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和教学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元认知意识培训与学习者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元认知意识培训应该先于元认知策略培训。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元认知意识他们才能够强化自己的能力、动机和恒心,才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才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008年04期 No.80 110-12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420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9 ]

教学实践创新

  • 用辩证法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身体语言文化交际教育的导入(英文)

    刘凤辉;柳玉清;

    本文回顾了国际文化交际研究的源头和发展,分析了各具特色的西式文化差异主义、文化相似主义、文化对话主义、文化批判主义等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从中特别推出文化交际辩证研究法。该方法包容并取,用动态、相关、历史、全面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世界、想问题,容许对立思想的并存,强调求同存异。这种思路与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研究理念有许多共性。本文还举例示范说明了在我国高校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跨文化知识的教育,意在证实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用辩证研究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不仅是有价值的,而且是可行的。

    2008年04期 No.80 121-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88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