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晓莹;辜向东;
本研究通过內省法分析受试做集库式完型填空试题时的答题过程,探讨了受试在答题过程中运用到何种信息和策略,以及阅读水平不同的受试在运用这些信息和策略时是否存在差异。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同时內省法和即刻追述法研究了1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解答集库式完型填空题的心理过程。通过对受试口述报告的分析,研究者提出了集库式完型填空答题过程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受试的口述报告进行了分析与归类。
2008年04期 No.80 3-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417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20 ] - 王海贞;
本文采用即时回溯、受激回忆等口头报告方法追踪了24名评分员在评判英语录音口试样本时的思维过程,重点关注评分员的分数决策过程。结果表明:1)评分员在决策分数时侧重内容;2)在评判语法和语音语调时倾向于找错误,在评判词汇时倾向于找"亮点"加分,在评判内容时倾向于综合考虑切题性、逻辑性和完整性;3)评分员普遍采用循环评分法,分数决策呈现假设—验证/修订的循环过程。
2008年04期 No.80 17-28+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 董曼霞;
根据Bachman和Palmer(1999)的任务特点框架,本文探讨了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特点和内容效度。通过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文章得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很好地体现了两纲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同时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作者也发现该考试存在一些不足。旨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未来阅读测试的目的,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2008年04期 No.80 29-3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1085 ]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16 ] - 张洁;何莲珍;
在语言运用测试中,分数的差异不仅仅体现了考生能力的差异还会受到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确保考试的信效度,识别并估算不同的差异来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认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大小。本文基于某考点一次PETS三级口试成绩,用多层面Rasch模型对分数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考官的严厉度、评分方式、评分标准和量表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一定的测量误差,从而导致考生成绩的差异。多层面Rasch模型作为经典Rasch模型的延伸,能够综合分析考试成绩中多方面的误差,是进行考试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
2008年04期 No.80 40-4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608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8 ] - 刘洋;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的写作测试方法对写作能力测试的影响。通过对比先读后写和命题作文两种测试方法对写作测试的影响,发现1)两种测试方法都能够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作可靠的区分;2)阅读理解对受试在观点生成、内容组织及词汇的运用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但对语言的准确性没有显著的影响;3)由于先读后写的测试方法有较好的反拨作用,所以可以作为测试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8年04期 No.80 50-6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360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4 ] - 修旭东;
本研究开发和预试了一份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并运用相关统计程序调查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写作测试的理论效度。研究结果显示:八级写作测试基本上反映了写作内在过程或写作能力;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统计上呈边际性显著区分;"调整主题与体裁"、"组织思想"、"表达"、"检查"子过程比其他子过程对写作成绩的影响更大些。上述结果证明,八级写作测试总体上测量了考生的写作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008年04期 No.80 66-83+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481 ]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