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教学法

  • 联合办学环境下双语教学学生学科成绩的实证研究(英文)

    韩建侠;

    本文旨在研究联合办学环境下双语教学对学科成绩的影响。受试者来自某联合学院、接受全英语双语教学的137名学生(实验组)和137名来自常规班的学生(控制组)。实验主要采用了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与对照组的学生在学科成绩(数学)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说明在我国高校推行全英语的双语教学的模式也不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带来损害。

    2009年04期 v.32;No.v.32 3-1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71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5 ]
  • 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对教师课堂人际行为感受差异研究(英文)

    项茂英;

    有些教师认为他们对学生是友好的,体谅的。那么学生的感受是否和教师一样呢?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人际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课堂人际行为的感受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分析了师生感受存在差异的原因。本研究成果对我国英语教学和师资培训提供重要的启示。

    2009年04期 v.32;No.v.32 13-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443 ] |[阅读次数:72 ] |[引用频次:12 ]
  • 聚焦目标语典型性和学习者偏离——论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英文)

    俞燕明;

    较之于对比分析法和错误分析法,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法是研究学习者中介语的更有效的方法。它以目标语典型性和学习者偏离为中心,典型的目标语语言信息应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学习者偏离的分析可促进对典型目标语语言信息的学习,这样使外语教学既有合理的重点,又有的放矢,从而极大地提高效率。其对词汇教学启示有三:1)积极利用基于语料库的词典;2)把偏离纳入教学词典;3)词汇教学中开展DDL。

    2009年04期 v.32;No.v.32 21-3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657 ] |[阅读次数:68 ] |[引用频次:10 ]

教学实践创新

  • 英语课堂提问探究:现状、学生期望和态度(英文)

    夏章洪;

    提问是ESL/EFL课堂中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研究似乎更多关注教师提问的分类和反馈,而国内研究主要关注课堂提问的现状,较少涉及学生对提问的期望和态度。就提问所涉及的7个方面,即:不同问题出现的频率、提问技巧、回答问题的方式、回答机会、问题分布、等待时间、反馈情况,本文通过分析28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以探知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现状及学生对提问的期望和态度情况。文章还通过对6位已参加过期望和态度调查的学生展开的访谈来了解学生对调查结果的说明。本文对结果做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2009年04期 v.32;No.v.32 33-41+3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135 ] |[阅读次数:150 ] |[引用频次:5 ]
  • 关于教师语言作为一种中介工具的个案研究(英文)

    孙秀银;刘燕;

    本文首先围绕语言作为一种中介工具在提高学习者认知能力中的作用做了相关理论综述,并以此为基础,对在虚拟学习环境下,教师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是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这一问题做了个案研究。结果显示,虚拟学习环境下的教师语言作为一种中介工具对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另外,在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本研究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有很大提高,这说明教师的中介语言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2009年04期 v.32;No.v.32 42-51+8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300 ]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6 ]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外自主英语学习——一项针对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英文)

    郭燕;秦晓晴;

    本研究主要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特别是其态度和学习行为。对345名受试的问卷调查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外自主英语学习持非常肯定和赞成的态度,但其实际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外自主学习行为却相对较少,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建议大学英语教师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外自主英语学习提供具体切实的帮助,并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以期有所改进。

    2009年04期 v.32;No.v.32 52-6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971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11 ]
  • 从一项实证研究看教师对学生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英文)

    邹晓玲;Roger Hartley;

    通过对学生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学生网上学习情况的反馈、对教师的访谈以及对两组学生在一年半时间里四次测试成绩的比较,本文证实了教师在促进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学生网上语言学习活动与教师促进和指导的关系,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与教师自主的关系,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他们在网上学习的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的建议。

    2009年04期 v.32;No.v.32 63-71+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292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5 ]
  • 中国EFL学习者的网络自主英语学习态度和行为相关性研究(英文)

    朱铭;

    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中国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调查了中国265名本科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持积极的态度,并且他们对网络自主学习持有的态度和行为呈正相关。但就教师角色问题,学生的态度与他们的行为呈负相关。这表明尽管中国大学生对自主学习有强烈的愿望,但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对老师依赖心理较严重。作者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就网络教学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建议。

    2009年04期 v.32;No.v.32 72-8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658 ]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12 ]

课程设计与教材评估

  • 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任务设置:调查与思考(英文)

    刘素君;

    本研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所大学33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以及6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从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对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任务设置进行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在这些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任务设置仍沿袭传统的练习模式,受课文限制,重语法和词汇,而对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欠缺考虑。此外,在读写教程中的最常见任务类型虽然有其教学价值,但不能很好地促进语言实用性的发展,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对实际使用语言的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处理练习的过程中脱离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单纯、孤立、分离地练习语言,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缺乏成就感或进步感。

    2009年04期 v.32;No.v.32 84-9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312 ]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3 ]

二语习得

  • 中国大学生隐喻能力实证研究(英文)

    邱东林;程寅;

    语言的隐喻性越发成为当代语言学界的共识。这种对语言本质的全新认识让EFL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成为当今外语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理想的EFL学习者隐喻能力是指接近本族语者的词汇语法使用能力,具体表现是在不同的人类经验范畴之间看出相似性、建立关联性。本文借助雷考夫和韩礼德的隐喻理论,调查和分析40名复旦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一次口语考试中的即兴发言,揭示我国EFL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隐喻能力上的显著差异,并提出改进建议。

    2009年04期 v.32;No.v.32 96-103+9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472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3 ]
  • 一项关于背景知识在意义获取和意义记忆中的作用的实证研究(英文)

    刘艳梅;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为阅读理解提供了新的解释。意义不再被认为是文本自身所具有的,而是由读者已有知识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相应地,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被认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理论依据,本文设计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背景知识在意义获取和意义记忆中所起的作用。来自济南市第六职业中专的两个高二年级的平行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一个班作为控制组)共50名学生作为本实验的受试对象。几乎不具备背景知识的控制组直接阅读一篇文章。对实验组,教师先教授相关背景知识,然后要求他们阅读同一篇文章。为检验背景知识是否影响读者意义的获取,要求两组学生完成阅读之后马上回忆文章内容。为测验背景知识是否影响学生对意义的记忆,一周之后,再次要求两组学生回忆文章内容。通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对两组学生所做回忆做定量分析以及通过引用学生所做回忆中一些实例做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两次回忆中所做连贯的、正确的理解及引申都显著超过控制组,同时所做曲解和省略都明显少于控制组,从而表明背景知识能促进读者阅读过程中意义的获取,并有助于读者意义的记忆。

    2009年04期 v.32;No.v.32 104-114+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331 ]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2 ]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 英语课堂会话中的性别行为体现(英文)

    李向明;Manny Brand;

    当前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仍习惯于从早期二元对立理论出发,描述概括男女生语言行为差异。本文针对二元对立的局限性,提出性别是动态多元的概念,在具体课堂情境下验证性别通过言语行为的建构过程,探究性别与语言两大因素的互动,并针对课堂教材和教学策略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009年04期 v.32;No.v.32 115-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377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