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This special issue brings us a collection of seven invited articles on classroom research (including a review by David Nunan) for the 16th AILA World Congress in Beijing, China. Our original purpose was to make proper contributions to this international forum by sharing some local classroom research in China. This idea was warmly received by many teachers from both K-12 schools and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ver a dozen teachers signed up to document their classroom practice for this special issue.
2011年03期 v.34;No.9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熊淑慧;邹为诚;
本文描述了一门旨在帮助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课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学术论文的语篇结构;2)科学思维;3)学术语言。来自上海某大学一个大四英语专业班的28名学生于2009-2010年第一学期参加了实验。该课程是由一名教授原创设计并执教的一门实验性课程,目的是通过系统指导学生学习学术专题、训练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来发展他们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通过分析学生们的一个学期的学术写作的作业,发现在中介工具的作用下,语篇知识、科学思维和语言结构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并迁移到新的学术写作任务中。这三个中介工具是:1)学术论文范文;2)教师的演示、反馈和课堂专题训练;3)学术论文的文体和规范。该课程采用的过程为中心、主题导向的探究型教学方法对中国英语学术论文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2011年03期 v.34;No.97 5-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38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常俊跃;夏阳;
本项研究依托教学改革的准实验研究,运用了测试采集研究数据,重点关注了中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和以语言技能为导向的教学相比,内容依托教学在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发展和学科知识的传授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更好地实现了国家大纲规定的总体教学目标。这项研究结果对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改革及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1年03期 v.34;No.97 25-3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136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 刘骏;肖亮荣;
本文对我国东南部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在开展了8年之久的"英语提升计划"中所采取的英语教学新模式进行了纵向研究。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即: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和手段,是语言交际教学法这一理论框架的延伸。文章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讨论了实施这一新模式所采取的具体改革措施,即:1)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创新;2)分级考试和评估体系;3)教师职业发展;4)课程建设与发展。
2011年03期 v.34;No.97 39-5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59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张超;金利民;
本研究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北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一门比较成功的讨论型专业课(《短篇小说与西方文化》)课堂上的师生问答序列进行分析,旨在探究高年级专业教学与语言技能(口语)训练结合的有效途径。分析结果显示,这门课中教师采用发散式、征求观点类问题引发学生参与,而后又采用四种问题话轮来拓展学生的发言。这四种扩展问题话轮分别是:追问、提供线索式问题、详述请求、同意检验。同时,研究中还总结出一套由引发—回答—(评价)—跟进—进一步发言构成的会话模式。该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参与,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011年03期 v.34;No.97 54-71+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35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程晓;
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是以人类活动尤其是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种跨学科的理论,目前较为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科学各领域。本研究将芬兰学者Engestrm提出的活动系统模型,尤其是其中的"客体"概念,用于探究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语音课堂教学,通过分析课堂活动客体的构建过程,反映语音课堂教学复杂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同时也展示了活动系统模型作为人类文化实践活动(例如:语言教学活动)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的优越性及其广泛的适用范围。
2011年03期 v.34;No.97 72-8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38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李红;杨为;王光华;陈晚霞;
本文围绕我国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话语,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查两个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支架式的师生互动话语的分布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课堂录像和教师访谈的方法来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两个口语课堂的师生互动话语的分布特点以差异为主,教师在互动过程的角色与这些差异有部分的联系。文章指出教师通过调整自己的话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参与课堂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011年03期 v.34;No.97 89-9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57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David NUNAN;
The theme of this special issue is classroom research. Locating research inside the classroom, rather than in experimental or laboratory settings, is assu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hese days, so this special issue is timely. If classrooms are constituted specifically for the purpos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n it is reasonable to look there fo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that we have. This issue contains six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aspect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ese college contexts. They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substantive issues within those contexts as well as illustrating a range of methods that can be deployed in classroom research. Before turning to a review of the articles, I will address some terminological issues including what we mean when we talk about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research, and the nature of research paradigms.
2011年03期 v.34;No.97 9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5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