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二语习得

  • 二语习得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发展方向(英文)

    Michael H. LONG;

    二语习得是一个内容广泛的跨学科领域。二语习得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有潜在的借鉴意义。这些问题包括第一语言习得、理论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特殊人群的语言习得、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等。本领域的研究动力来自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来自纯粹的求知欲。二语习得是内在的、个体的认知过程。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科学。认知科学能帮助解释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过程,如:为什么成年人容易失败,而孩子却如此成功?元语言知识在显性和隐性学习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语言环境有什么作用?等等。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对以下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学习的成熟期限制、情感与认知变量的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儿童语言与认知同步发展过程中的因素。二语研究的贡献可从"关键期假设"的研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二语习得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大多数研究工作都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进行的。例如,本领域的年轻性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本领域的研究范围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领域充斥着各种各样、各门各派的理论。美国科学哲学家 Larry Laudan 提出的"研究传统"这一概念可帮助任何研究领域从多种理论中理出头绪来,他提出的"问题求解"这一概念则是对比研究并评价二语习得中各种理论的有用的标尺。二语研究领域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对这些相关问题取得更加清晰和成熟的研究成果。

    2012年02期 v.35;No.100 135-15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325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高水平学习者动词形态的发展:一项对作为二语的法语习得的历时研究(英文)

    Martin HOWARD;

    本文对基于两年的历时研究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在国外长期学习的高水平学习者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法语的动词形态的习得情况。本文探讨了学习者之间的差别,以及社会语言学变量的影响。

    2012年02期 v.35;No.100 153-17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13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从社会文化角度认识中国EFL环境下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写作策略(英文)

    雷霄;

    写作策略一直是二语写作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社会文化理论角度阐释 EFL 学生的写作策略。以前写作策略的研究通常过度强调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机制,本文探索的社会文化路子辩证地看待认知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介入资源在策略使用中的重要性。研究数据来自一所中国重点大学六名优秀的英语专业学生的面谈,结果表明他们在写作活动中使用了四种写作策略:实物介入、规则介入、社区介入和角色介入。他们策略使用中的其他特征包括介入资源的多样性、资源的个性化使用和提高语言知识和写作能力的共同目标。基于对策略使用中社会文化资源的分析,作者建议教师可利用实物和建立社区来改变写作环境以帮助学生提高使用写作策略的能力。

    2012年02期 v.35;No.100 175-188+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62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话语分析

  • 探究随意会话中话题启动与会话参与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基于NS-NNS对话的实证研究(英文)

    刘萍萍;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中国二语学习者(NNS)在目的语国家与英语本国人(NS)进行的日常交流进行了话语分析,探讨了中国学生在以下不同话题体裁中话题启动与会话参与度的关系:"观察性"话题、(个人)信息寻求/提供、"意见性"话题、"故事讲述性"话题、"讲小话"话题以及"闲聊"话题。研究表明,中国学生与英国本国人在话题启动的选择上体现不同,且话题启动并不一定意味着启动者在该话题中的较高参与度。研究同时指出,仅仅依靠会话参与度一个变量并不能在会话参与者之间搭建"共同立场"平台。本文最后对特定体裁下话题启动与会话参与度的正相关性(如:"观察性"话题)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启示进行了探究和讨论。

    2012年02期 v.35;No.100 189-211+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21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中学英语课堂话语实证研究(英文)

    王昊;刘永兵;

    国外学界对于外语课堂教学话语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而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于外语课堂话语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对于中学英语课堂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从社会文化二语理论视角出发,利用中学课堂话语语料库的部分数据,笔者对8位英语教师的阅读课堂师生话语进行质化标注和量化计算。本文采用三话步回合(IRF)课堂话语框架对英语课堂话语语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阅读课上的师生话语模式以教师提问、学生应答和教师评价(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 IRE)为主。本文旨在揭示中学英语课堂三话步回合模式的实际操作情况,一方面为我国外语课堂话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一方面能为一线外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012年02期 v.35;No.100 212-228+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93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教学法

  • 课堂教学指导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效果(英文)

    武立红;贾宁;林温霜;

    过去几十年,西方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国教育家和教师们也意识到了培养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因而倡导教育改革。然而,迄今为止,在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及其课堂实证研究依然很少。本文在此领域做出了试验性的尝试。本次研究选取了四种主要批判性思维技能,在大学生的口语辩论课上开展了为期四周的试验性教学,以期测试课堂教学指导对中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课堂集中教学指导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效果不是立竿见影地显现于其行为的改变上,而是体现于其思维意识的转变。

    2012年02期 v.35;No.100 229-24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50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明确讲授听力解码技巧对提高综合理解能力的有效性研究(英文)

    戴臣军;刘莉;

    解码技巧的重要性在二语听力课堂上被长期忽视,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更为严重。为了帮助中国的外语教师和学习者了解听力解码技巧的教学价值,研究人员以Goh(2000)提出的系列课堂训练为基础精心开发了一套听力解码技巧训练教程并设计了一个准实验以测试此套教程的有效性。6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作为实验组和57名同样背景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参与本研究项目。实验组的学生接受为期6周的实验性干预,干预内容为基本听力解码技巧的明确讲解与针对性训练。研究人员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和滞后期三个时间点测试两组学生的综合听力成绩。利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16.0对在三次听力测试中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各种分析表明与干预前的测试成绩比较两组学生在干预后和滞后期的两次听力测试中都有进步,但是相比之下实验组的学生在两次测试中进步更大,而且两组之间的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听力解码技巧的明确讲授与针对性训练相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控制二语听力的心理程序,进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理解能力,因而值得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推广。

    2012年02期 v.35;No.100 243-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20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