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phen E.LUCAS;
本文探讨了中国高等院校英语演讲课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议题与最新发展。英语演讲课的开设最初是基于多项全国性英语演讲赛事的需求,现在已经因其自身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的价值而成为正向开设的课程。英语演讲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不仅能够在口语交际方面,也能在写作、听力、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整体英语水平等方面提高演讲人的核心技能和能力。演讲根植于西方修辞学,但已被中国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并本地化。
2013年02期 v.36;No.104 163-182+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1269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7 ] - Jeff THOMPSON;
本文报告了在一所中国大学为期一个学期的外语教学课堂上实施的,面向一年级写作课学生的一项行动研究项目。作者通过建立和使用一件8页纸厚、约150项的写作量规,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反馈。在学期结束时,学生通过回答选择题和撰写书面答复的方式对写作量规进行反馈。调查表明,写作量规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提高内容、组织、语言风格、语法和技巧的方法。此外,学生表示,就他们在学期中遇到的说明文风格的作文而言,他们倾向于使用较为简短的量规。
2013年02期 v.36;No.104 183-19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26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汪卫红;董元兴;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一直被许多学习策略研究者所推崇(Anderson,2002;Rubin,2001;Wenden,2000)。关于英语阅读,目前策略研究者大多赞同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灵活使用一系列的阅读策略比孤立的一个策略一个策略地逐个训练更有效(Grabe,2009,p.231)。据此,本研究探讨了KWI,plus元认知策略培训模式在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环境中的有效性。研究采用试验组控制组前试后试的试验设计模式。16周的试验干预显示试验组不仅在英语阅读能力方面、英语阅读元认知方面表现高于控制组,而且此差异在统计学中意义显著。受试者问卷反馈显示,接受KWL plus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学生对此策略培训持积极支持态度。
2013年02期 v.36;No.104 195-21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84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 WANG Huili;
<正>Language and cognition are closely connected in a practical and conceptual way.To be exact,language is the use of sounds,grammar and vocabulary based on a system of rules used to communicate knowledge and
2013年02期 v.36;No.104 21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慧莉;孙亚南;李强;
本文选择非平衡汉-英双语者完成显性图片命名任务,通过ERP实验研究了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间的转码耗损现象。行为数据分析发现:调节准备任务时间的长短可改变转码耗损的对称性。ERP数据分析发现:转码反应中,短准备间隔条件下的N2效应比长准备间隔条件下大,这说明短准备间隔条件下两种语言之间的冲突比长准备间隔条件下大。因此,短准备间隔条件下,需要克服更多的冲突,语码转换更困难,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更长。
2013年02期 v.36;No.104 216-233+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8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王小潞;何代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研究逐步发展到认知研究,其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多学科化,从行为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到神经科学的研究。功能核磁共振(fMRI)应用于隐喻研究为人们探讨隐喻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视角。本文对fMRI在词汇、句子及语篇层面的隐喻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试图分析这些研究结论不一的原因,指出这种研究必须综合考虑隐喻的熟悉度、任务类型、难度及呈现方式等因素。针对目前fMRI的隐喻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作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3年02期 v.36;No.104 234-249+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50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吉乐;陈念宁;
本研究以前人相关研究为基础,以针对语言形式的二语写作书面负反馈为研究重点,并针对反馈形式、错误类型和反馈顺序等变量,设计和实施了写作反馈的模拟实验。反馈效果测量指标分为学习者的错误纠正率和对答案的心理确认度。研究结果表明:(1)"符号反馈法"和"下划线反馈法"各有各的优势和适用范围;(2)不同错误类型对不同反馈形式的敏感度有差异;(3)反馈顺序可能会影响学习者对教师反馈意图的解读;(4)学习者对答案的心理确认程度反应了对目标语的认知程度,并和错误纠正率相关。由此,本研究认为对反馈效果的相关研究应充分考虑变量间的交互机制,在教学实践中也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反馈策略。
2013年02期 v.36;No.104 250-269+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25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