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璐;罗文倬;Felicia Lincoln;
本研究调查了在常规课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训的效果。培训历时九周,培训内容基于齐默曼自我调节学习的三阶段过程框架,包括学习动机(自我效能,目标导向,归因),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通过分析多个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变量和第二语言能力,该研究证实了将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训结合到二语课堂的有效性,同时探讨了该研究部分实验结果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差异的原因(如语言学习情景和任务的特点;文化价值差异等)。本研究是将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这一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引入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有意义的尝试。
2017年03期 v.40 233-260+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294 ] |[阅读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 覃成海;滕锋;
本研究使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旨在描述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学习者元认知控制能力对投入量假设下词汇学习的影响。60名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这些受试者首先完成一份元认知调查,随后他们参加了一项词汇测试,在词汇测试后受试者被要求完成三项投入量不一的任务。研究人员对其中的12名受试者进行了访谈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元认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高度相关。依据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能力水平,学习者被分为四个组别。研究发现,尽管所有组别都从投入量最高的任务中受益最多,他们的元认知控制能力对投入量假设下的词汇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也在访谈结果中得到验证。最后,研究对通过投入量假设任务进行词汇教与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2017年03期 v.40 261-280+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203 ]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 宫志起;姜晖;
针对情境制约性话语与熟语能力的关系,本文重点研究了准中、高级以英语作为外语学习者的情境制约性话语的习得情况。操英语母语者也参与了此次研究,以提供基线数据。单因素方差测试(one-way ANOVA)以及事后比较检定测试(post hoc tests)证实了英语学习者的熟语能力(formulaic competence)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的发展。定量分析结果还显示三组受试者对第一类情境制约性话语即plain SBU的习得没有实质区别,这部分归因于plain SBU特定的低文化镶嵌度和高语义透明度。本文还认为英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要经历一个阈限才能从以规则为导向的学习转变为以整体为导向的学习。
2017年03期 v.40 281-29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65 ] |[阅读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 曾莉云;毛志成;姜琳;
读后续写任务是一种将语言输出与输入紧密结合的题型,旨在加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该任务中,学生阅读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续写。本研究通过考察和对比读后续写与另外一种传统的学习任务——阅读理解对于二语学习者在汉语空间短语结构习得上的作用,探讨读后续写任务的促学作用。本研究将两个自然班的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分为两组:读后续写组和阅读理解组。研究采用"前测—干预—后测1—后测2"的设计模式。在干预过程中,读后续写组完成读后续写任务,即使用中文续写一篇含有目标结构的文章;与此同时,阅读理解组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即阅读同一篇文章后回答问题。由于汉语空间短语包括三个方面特征:框式结构、介词用法和方位词用法,因此两项任务对于汉语空间短语结构习得的作用将通过学习者在三次测试中目标结构的三个方面的正确率来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前测到两次后测,读后续写组的目标结构正确率取得了显著提高,而阅读理解组则无此表现;2)在后测中,读后续写组的目标结构正确率显著高于阅读理解组。
2017年03期 v.40 298-315+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658 ] |[阅读次数:69 ] |[引用频次: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