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及教学研究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及教学研究”专栏引言(英文)

    罗少茜;

    <正>With its increasing role in the world, China’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SL)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s also grown into a research interest of many in the past decade.In this special column, there are three papers with the first one focusing on the teachers and the latter two on learners:"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Task-Based Language

    2018年03期 v.41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3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中教师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信念与实践(英文)

    张玉美;罗少茜;

    汉语作为二语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及学者约十多年前开始引介任务型语言教学。然而,政策或理论革新未必在教师课堂实践中得以体现。通常而言,如果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师所持有信念相符,则更易于被教师接受和实施。为了进一步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汉语作为二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教师角度探究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教师现有的教学信念。同时,研究还分析了教师课堂实践在多大程度上践行了其教学信念。通过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汉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有效性持有积极信念,但对于其在当下教学情境中的可行性存有质疑。此外,教师表明在信念转化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疑虑,这反过来导致其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信念倾向尚处在其信念系统的外围。这一发现证实了教师信念和实践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所归纳的影响因素从社会文化、教学机构及教师自身等角度为未来提供了具体改进方向,对于如何促进教学革新的实施落实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18年03期 v.41 264-287+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58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者阅读情境中词汇识别过程及策略个案研究(英文)

    罗少茜;孙晓慧;

    本研究探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者在阅读情境中词汇识别的过程及其策略。研究以两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者为研究参与者,采用有声思维报告和反省报告的方式收集数据,参照Moustakas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数据分析步骤、Creswell数据分析三步骤及Bogdon和Biklen发现和编码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者在阅读情境中词汇识别的过程包括自动识别词汇,基于上下文、汉字发音、学习者已有知识及单一汉字词义识别词汇,在无法识别词汇时进行回避或再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者在阅读情境中词汇识别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直接转换、翻译、解释、猜测、推断及寻找关键词,自我调节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调节行为策略、调节情感策略及调节动机策略。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建构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者阅读情境词汇识别策略模型。本研究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和教学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教育启示。

    2018年03期 v.41 288-30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53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初级学习者阅读焦虑个案研究(英文)

    孙晓慧;罗少茜;

    本研究是一项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初级学习者阅读焦虑的个案研究。研究以两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初级学习者为研究参与者,采用阅读体验描述、有声思维报告、反省报告、实地观察和研究者日志等方式收集数据,探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初级学习者阅读焦虑的来源以及降低阅读焦虑的方法,同时参照Moustakas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数据分析步骤、Creswell数据分析三步骤及Bogdon和Biklen发现和编码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初级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确会产生阅读焦虑,其阅读焦虑的来源主要有英汉语言表述间的差异、缺少已有知识、困难和复杂的词汇、错误的猜测、阅读理解存在困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初级学习者采用猜测、查字典、基于单一汉字理解两个汉字组合的意义、回避和继续阅读以及运用学习者已有知识预测文章内容等方法来减少阅读焦虑。本研究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习得和教学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教育启示。

    2018年03期 v.41 306-320+396-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49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二语写作

  • 用语料库方法澄清英语写作教学中连接词术语使用的混淆问题(英文)

    Mehrdad YOUSEFPOORI-NAEIM;张军;Sasan BALEGHIZADEH;

    好作文的特征之一就是作者能准确贴切地使用连接词来表达思想。然而,不少外语学习者会觉得真正恰当地使用连接词并不容易。尽管有关连接词本身的研究文献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对如何在英语写作中行之有效地给学生教授连接词的使用鲜有研究。本研究用术语学的方法就这一研究问题做一次探讨。笔者认为,现存的对连接词术语各种各样的称谓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写作教学极其不利。为了梳理澄清‘连接词’的核心内核,我们把已经出版并广泛使用的14本不同的语法书里所提到的16个和连贯相关的术语通过自建的语料库就其使用的质和量进行分析。我们也就学生对这些术语的熟练程度及使用情况通过查阅和核实他们的作文其进行了测评。基于对每个术语使用的情况的研究发现,我们勾勒出有视觉清晰感的术语网络图,以便说明不同术语的使用频率,也为课堂教师如何更加有效地教授连接词的使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源。

    2018年03期 v.41 321-337+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31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跨文化交际与语言教学

  • 试探大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口语水平(英文)

    林美笑;

    通过收集课堂小组讨论的话语信息,从话语分析角度对大学生表达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英语口头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引用两位母语为英语人士对学生口语水平的评语作为补充话语分析。结果表明,与谈论圣诞节相比,学生能用英语谈论更多春节文化内涵,但在谈论春节时所使用的正确文化词汇要少得多,而且转向说汉语的次数多得多,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口语能力显得不理想。

    2018年03期 v.41 338-356+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47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中国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文)

    于群;Jan VANMAELE;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政策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尤其是在英语教学领域。但研究显示,迄今中国高校英语教学能将两者结合的并不多见。本文展示了一个独立学院的跨文化教学行动研究。两位作者设计了一个融合跨文化学习和英语阅读为一体的"教学流",用它去引导学生筛选、分析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现象的英文阅读材料,并针对材料开展一系列练习。然后他们用贝克跨文化意识模表(2012;2015)对77位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照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都超越了"基本文化意识"层面。本文试图说明,英语阅读课程可以用来促进对中国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2018年03期 v.41 357-37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45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二语习得

  • 母语为中文的英语使用者在英语主谓一致生成过程中的三个影响因素(英文)

    马翊;邹一戈;

    本文的语言学实验以Levelt (1989)和Bock and Levelt (1994)提出的语言生成模型中的"定位阶段"为基础,来探讨二语使用者的二语生成的问题。实验结果显示母语为中文的英语使用者跟母语为英语的人在此阶段的表现有差异。这个结果可以解读为英语为母语和英语为非母语的英语使用者的整个目标语言(英语)生成过程是不一样的。但我们认为并不是整个语言生成过程完全不同,而是目标语言的语言形态在母语为中文的英语使用者的"定位阶段"的不同的生成特点导致了相应的结果。此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母语为中文的英语使用者在英语主谓一致生成过程中的三个影响因素:主动词、系动词be和就近依附效应,对于定位母语为中文的英语学习者发生主谓一致错误的语言生成阶段有一定指引作用。

    2018年03期 v.41 376-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43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通知

    <正>专题论坛主题一:教师测评素养主题二:考试与语言能力标准的对接研究会议日期:2018年12月1-2日会前工作坊日期:2018年11月30日会议地点: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会务费用:两天正式会议1000元/人,全日制硕博研究生500元/人;会前工作坊800元/人,全日制硕博研究生400元/人。学生在报到时须出示有效学生证件。交通及住宿费自理。会议和会

    2018年03期 v.41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