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文献综述

  • 任务前计划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实验研究系统综述(英文)

    罗德·埃利斯;

    要求第二语言写作者写作之前先做计划是有教学和理论依据的。但尚无法确定任务前计划(PTP)是否会提高写作质量。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综述了32项相关研究,对比了PTP与无计划的写作或无压力的在线计划(OLP)的效果。这些研究也调查了与写作者、写作计划的内容和写作任务有关的变量对写作输出的影响。主要发现是:(1)使用评价量表来衡量写作质量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PTP可以提高总体写作质量;(2) PTP通常可以使写作更流畅;(3)它对句法和词汇复杂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4) OLP有时会提高写作的语言准确性;(5)由于研究的局限性,无法就其他调节变量和PTP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但研究结果显示,协作计划(而非个人计划)能提高写作的语言准确性,而且在写作任务较为复杂的情况下,PTP通常会提高写作语言的复杂程度。本文最后提出了一组原则,用以提高研究质量,并就未来研究所需提出了三条建议。

    2021年02期 v.44 131-16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337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教师发展

  • 生态理论视角下的新中国高校俄语教师职业发展环境调查研究(1949—2019)(英文)

    陶源;姜占好;

    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环境存在互动关系,学界对此早有很多研究,但很少有研究涉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俄语教师及其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外语教师发展环境和生态理论为基础,以新中国70年俄语教育政策变迁为背景,以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时代的10位俄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叙事法、深度访谈等方法,借助NVivo软件,本文揭示了不同生态环境系统(微观、中观、宏观和外部环境)对中国俄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俄语教师的自身发展是多种环境(意识形态、俄语语言教育政策、个人因素和大学)交互作用的结果。论文提出促进俄语教师职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2021年02期 v.44 166-18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255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语言学习与技术

  • “过往情感经历”视角下学生在信息技术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转化“生态给养”的情况调查(英文)

    秦丽莉;任伟;

    已有研究通常从"即时即景"的视阈解读"生态给养",很少阐释生态给养在社会的、历时性的活动中(如外语学习)如何实际转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通过研究学生的perezhivanie (过往情感经历——社会文化理论概念),探讨学生如何在信息技术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TELLE=technology-enriched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转化"生态给养"。由于个体的社会生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构建过往情感经历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将研究建立在语言学习的动态发展中,借以理清"生态给养"的转化如何实现。研究采用叙事性访谈方法,对中国东北某大学3名大学英语学生展开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学生们过去在英语学习中的不同经历,他们目前对从TELLE中感知到的给养的解读也不同,这大大影响了他们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转化给养的情况。结果表明,给养的转化并非静态,而是具有历史性、动态性和发展性。此外,给养的转化不依赖于学生或教师的自主性,而是取决于学生所处学习环境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机构性(institutional)、文化性(cultural)和合法化(legitimacy)。本研究旨在为生态给养理论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提供启示,并为在TELLE中语言学习教学实践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2021年02期 v.44 187-20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607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 不只是鹦鹉学舌:利用手机软件“英语趣配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英文)

    吴慧琦;简·M·埃克斯坦;

    鉴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基于网络的口语移动式学习是口语教学的必然趋势,该研究采用"英语趣配音"软件作为干预工具,探索其是否能有效促使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以及在干预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何变化。基于这些问题,笔者以授课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采用行动研究法展开两轮研究,每轮都由发现问题—实施—观察—反思四个阶段构成。某高校40名大二的会计专业学生参与了此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等手段收集数据,并在实际教学中,就具体情况设计、开展一系列活动,发现"课堂教学+英语趣配音"这一混合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语音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并增加学生语言输出机会。针对本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一些建议,如调整教学方法,教师适时适量的介入干预,任务后师生进行反思,开展相关口语训练活动等,为利用手机软件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2021年02期 v.44 203-21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581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跨文化交际

  • 跨文化交际体验中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对中国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观的话语分析(英文)

    和媛媛;肖琳;

    本研究调查了一组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考察了他们使用哪些话语为"中国文化"赋义,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这些话语来建构其中国文化身份认同。研究者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收集了北京某高校39名大学生关于关键性跨文化交际事件的反思报告。在反思报告中,这些大学生描述了以往跨文化交际经历中那些令他们产生强烈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感的事件,剖析了促使他们产生这一感受的中国文化要素。对反思报告的话语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理解方式的多样性和流动性。研究结果对于我们认识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及其备受争议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2期 v.44 219-24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704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跨文化交际能力教与评的融合(英文)

    顾晓乐;赵毓琴;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要从交际语言教学法向以跨文化交际能力(ICC)为核心的跨文化语言教学范式转变。然而,最新《大学英语指南》并未具体规定跨文化教学和评估的目标,也未提供关于教和评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致使教师对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都很茫然,相关教学实践也颇为匮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描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组成要素,明确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学习成果。然后通过描述一门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与评估的方法与过程,阐释外语教师如何遵循五阶段的教学周期,系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态度、知识和技能。本文还讨论了如何利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工具评估跨文化语言教学的学习成果,尤其是如何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融入外语综合测试中。

    2021年02期 v.44 241-25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433 ]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书评

  • 评《学术话语与全球出版:时代变迁中的学科说服力》(英文)

    林美珍;

    <正>The last 50 years hav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both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practic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increasingly market-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The period has also witnessed the growth of collaboration and multiple authorship; the expansion of access to a massive online literature and the fragment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of research"(p. xiii). All these changes have exerted significant impact on discursive practices and the way academics write. This book, Hyland and Jiang (2019b), based on the same three corpora of leading journals in four disciplines at three points (1965, 1990 and 2015) in time, attempts to trace language variation and change in published academic writing over the past 50 years by taking a diachronic discourse analytical perspective.

    2021年02期 v.44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2021(第17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征稿通知(2号)

    <正>2021年10月15-17日中国·南京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China CALL)联合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2021(第17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将于2021年10月15-17日在南京举办。本届会议主题为"教育技术与立德树人",主要探讨语言教学、学习和评估方面的创新和学习者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关注疫情和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我们诚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教师拨冗与会!

    2021年02期 v.44 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9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