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文·瑞安
;刘宏刚;
<正>It is not so long ago that research into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as concerned with little beyond language and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as very much a teachercentered activity and the research agenda reflected this. Language education was regarded as a matter of applying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technique to the language point being taught in the assumption that learning would automatically occur; research was there to serve this simplistic model of language education as a unidirectional transfer of mental knowledge.
2022年01期 v.45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66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斯蒂文·瑞安
;刘宏刚;
<正>It is not so long ago that research into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as concerned with little beyond language and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as very much a teachercentered activity and the research agenda reflected this. Language education was regarded as a matter of applying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technique to the language point being taught in the assumption that learning would automatically occur; research was there to serve this simplistic model of language education as a unidirectional transfer of mental knowledge.
2022年01期 v.45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66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塔米·葛瑞格森;
本文对积极心理学(PP),或者说促进美好生活的积极因素(Peterson, 2006)进行了概述,并通过5个干预研究论述了积极心理对语言学习的积极影响。本文还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目标与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的语言目标这两个视角看待这5个干预研究,发现了这些研究结果的共同之处:研究提升了教师和学习者的幸福感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本研究得出的一项重要启示是积极心理学关照下的干预活动只有满足学习者个体需求,才能发挥最佳功能。
2022年01期 v.45 7-1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42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塔米·葛瑞格森;
本文对积极心理学(PP),或者说促进美好生活的积极因素(Peterson, 2006)进行了概述,并通过5个干预研究论述了积极心理对语言学习的积极影响。本文还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目标与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的语言目标这两个视角看待这5个干预研究,发现了这些研究结果的共同之处:研究提升了教师和学习者的幸福感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本研究得出的一项重要启示是积极心理学关照下的干预活动只有满足学习者个体需求,才能发挥最佳功能。
2022年01期 v.45 7-1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42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早崎绫;斯蒂文·瑞安;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外语学习中的焦虑现象进行了研究,旨在反映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者心理中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外语学习成效和提升学习者满足感。研究者对日本北部地区的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了小规模的混合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多数外语学习者,某些外语学习经历最能诱发焦虑,同时也最有益且具有乐趣。因此,本研究建议学者们重新考虑焦虑是否是阻碍语言学习的因素,这一过于简单的观点。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了语言学习焦虑,并在焦虑重构为"紧张感"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学习焦虑的操作性框架,认为焦虑是取得更有成效的语言学习经历的一个核心因素。
2022年01期 v.45 17-3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24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早崎绫;斯蒂文·瑞安;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外语学习中的焦虑现象进行了研究,旨在反映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者心理中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外语学习成效和提升学习者满足感。研究者对日本北部地区的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了小规模的混合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多数外语学习者,某些外语学习经历最能诱发焦虑,同时也最有益且具有乐趣。因此,本研究建议学者们重新考虑焦虑是否是阻碍语言学习的因素,这一过于简单的观点。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了语言学习焦虑,并在焦虑重构为"紧张感"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学习焦虑的操作性框架,认为焦虑是取得更有成效的语言学习经历的一个核心因素。
2022年01期 v.45 17-3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24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强马克·德瓦尔;李成陈;
研究证实综合二语成绩对外语愉悦及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鲜有研究考察各语言模块的成绩与二语课堂情绪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考察综合外语成绩、综合成绩感知及听、说、读、写、词汇、语法六个语言模块成绩感知对外语愉悦及焦虑的预测作用。共1415名中国高中生参与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相比真实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感知对外语愉悦及焦虑的预测作用;2)口语及语法成绩感知对两种情绪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阅读成绩感知对外语愉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对外语焦虑无显著预测作用更强;4)听力、写作及词汇成绩感知对两种情绪均无显著预测作用。这些研究发现表明外语情绪研究需要考虑不同语言模块类型的不同特征。
2022年01期 v.45 32-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2216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0 ] - 强马克·德瓦尔;李成陈;
研究证实综合二语成绩对外语愉悦及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鲜有研究考察各语言模块的成绩与二语课堂情绪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考察综合外语成绩、综合成绩感知及听、说、读、写、词汇、语法六个语言模块成绩感知对外语愉悦及焦虑的预测作用。共1415名中国高中生参与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相比真实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感知对外语愉悦及焦虑的预测作用;2)口语及语法成绩感知对两种情绪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阅读成绩感知对外语愉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对外语焦虑无显著预测作用更强;4)听力、写作及词汇成绩感知对两种情绪均无显著预测作用。这些研究发现表明外语情绪研究需要考虑不同语言模块类型的不同特征。
2022年01期 v.45 32-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221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刘宏刚;韩雪珂;
学业韧性已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仍有待探索。基于T. Y. Kim和Y.K. Kim(2017)提出的二语学习者韧性框架,本研究对高中生英语学业韧性(EAR)及其与英语成绩(EA)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首先对454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随后通过访谈进一步分析定量结果。描述性分析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业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英语学业韧性的五个因素均达到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学业韧性,从而能够应对学业困境。相关分析表明,英语学业韧性和英语成绩具有低度的正相关关系。英语学业韧性的五个因素与英语成绩达到低度或中度相关。英语学业韧性对英语成绩有一定影响,但其相关性可能受其它学习者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业韧性的建议。
2022年01期 v.45 49-68+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7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刘宏刚;韩雪珂;
学业韧性已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仍有待探索。基于T. Y. Kim和Y.K. Kim(2017)提出的二语学习者韧性框架,本研究对高中生英语学业韧性(EAR)及其与英语成绩(EA)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首先对454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随后通过访谈进一步分析定量结果。描述性分析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业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英语学业韧性的五个因素均达到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学业韧性,从而能够应对学业困境。相关分析表明,英语学业韧性和英语成绩具有低度的正相关关系。英语学业韧性的五个因素与英语成绩达到低度或中度相关。英语学业韧性对英语成绩有一定影响,但其相关性可能受其它学习者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业韧性的建议。
2022年01期 v.45 49-68+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7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马翊;陈鸣阳;
本研究探讨了语义和语音的激发效应对二语生成的影响,以及英语为母语者和英语为二语者在英语词目激活上的差异。本文对英语为母语者和英语为二语者在英语生成上的差异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英语为二语者对于英语的语音信息在选择句法框架前就被激活,英语为母语者则相反。第二种解释是英语为母语者和英语为二语者的英语生成过程基本相同,而具体差异源于语言生成过程中已有语言信息的不同激活阶段。实验结果表明词目的选择实际上是选择句法架构的驱动因素,然而,英语为二语者的词目激活要通过一个关系链:二语语音形式→母语语音形式→母语词目。
2022年01期 v.45 69-8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33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马翊;陈鸣阳;
本研究探讨了语义和语音的激发效应对二语生成的影响,以及英语为母语者和英语为二语者在英语词目激活上的差异。本文对英语为母语者和英语为二语者在英语生成上的差异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英语为二语者对于英语的语音信息在选择句法框架前就被激活,英语为母语者则相反。第二种解释是英语为母语者和英语为二语者的英语生成过程基本相同,而具体差异源于语言生成过程中已有语言信息的不同激活阶段。实验结果表明词目的选择实际上是选择句法架构的驱动因素,然而,英语为二语者的词目激活要通过一个关系链:二语语音形式→母语语音形式→母语词目。
2022年01期 v.45 69-8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33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周艳弘;黄四宏;
本研究基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中英版本制作了平行语料库,比较了汉语中包含"说"的话语标记语(可以说、应该说)和对应的英译,以此来揭示《邓选》(第三卷)英译本中包含"说"的话语标记语翻译的语用动机。本研究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对包含"说"的话语标记语按照人称代词进行分组。通过比较话语标记语的原文和英译,证实了英译本的翻译与原文存在一致性,并且英译本保持了邓小平讲话的风格特点。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模态化的话语标记语,如"I should say"作为插入语使用时,丧失其主语地位,起到减弱肯定语气的作用。
2022年01期 v.45 89-10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40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周艳弘;黄四宏;
本研究基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中英版本制作了平行语料库,比较了汉语中包含"说"的话语标记语(可以说、应该说)和对应的英译,以此来揭示《邓选》(第三卷)英译本中包含"说"的话语标记语翻译的语用动机。本研究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对包含"说"的话语标记语按照人称代词进行分组。通过比较话语标记语的原文和英译,证实了英译本的翻译与原文存在一致性,并且英译本保持了邓小平讲话的风格特点。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模态化的话语标记语,如"I should say"作为插入语使用时,丧失其主语地位,起到减弱肯定语气的作用。
2022年01期 v.45 89-10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40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严明;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EIL)也是国际社会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文化语言学(CL)理论认为,语言是文化导向的而不是结构导向的,Sharifian (2009:4)据此提出:构成EIL的各英语变体是英语和不同地方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CL启示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中国英语(CE):它不是不规范的中介语而是具有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权利的英语变体。本文试图系统分析中国英语的本质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以反思当前跨文化教育现状。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过于强调适应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所谓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在CL视阈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了解与适应英语及其文化,还包括利用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中国英语来介绍本国文化。因此,对于中国文化失语症之痼疾,CE无疑是一剂关键的良方。文化语言学对大学跨文化教育具有适切的学科指导意义,值得开展更多的研究。
2022年01期 v.45 126-137+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59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严明;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EIL)也是国际社会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文化语言学(CL)理论认为,语言是文化导向的而不是结构导向的,Sharifian (2009:4)据此提出:构成EIL的各英语变体是英语和不同地方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CL启示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中国英语(CE):它不是不规范的中介语而是具有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权利的英语变体。本文试图系统分析中国英语的本质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以反思当前跨文化教育现状。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过于强调适应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所谓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在CL视阈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了解与适应英语及其文化,还包括利用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中国英语来介绍本国文化。因此,对于中国文化失语症之痼疾,CE无疑是一剂关键的良方。文化语言学对大学跨文化教育具有适切的学科指导意义,值得开展更多的研究。
2022年01期 v.45 126-137+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59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秦丽莉;
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和支架理论(scaffolding)无论在理论发展根源还是概念内涵上都有非常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两者之间是大相径庭的。然而,由于在两个理念的发展沿革过程中,一些学者对两者内涵产生了误解,导致两者被误认为是相似的理念,因而时常被混为一谈。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James Lantolf教授接受了由大连外国语大学秦丽莉教授发起的专访,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解析。访谈从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念的理论根源、内涵、相关定义开始,逐步解读了两者如何被"错爱一生"的故事,并最终明确指出,两者在语言教学的实践应用中蕴含着完全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因此不应该继续相互通用。
2022年01期 v.45 138-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46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秦丽莉;
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和支架理论(scaffolding)无论在理论发展根源还是概念内涵上都有非常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两者之间是大相径庭的。然而,由于在两个理念的发展沿革过程中,一些学者对两者内涵产生了误解,导致两者被误认为是相似的理念,因而时常被混为一谈。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James Lantolf教授接受了由大连外国语大学秦丽莉教授发起的专访,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解析。访谈从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念的理论根源、内涵、相关定义开始,逐步解读了两者如何被"错爱一生"的故事,并最终明确指出,两者在语言教学的实践应用中蕴含着完全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因此不应该继续相互通用。
2022年01期 v.45 138-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468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