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语音清晰度

  • 功能负载原理是否预测了音位对比对ELF使用者的语音清晰度的重要性?——从ELF的角度对Munro and Derwing(2006)的部分复制研究(英文)

    乔治·奥尼尔;兰斯·莱瑟姆;

    功能负载(FL)原则预测高FL音位对比,例如/i:/和/?/,比低FL音位对比,例如/u:/和/?/,对发音的相互可懂度的影响更大。为了评估FL原则是否能准确预测英语作为通用语言(ELF)条件下的清晰度,本研究部分复制了由Munro和Derwing(2006)所做的第一项实证支持FL原则的研究。中国人录制了24个包含目标词的高低FL音素替换的英语句子,171名日本大学生听了这些句子并将目标词转写成书面英语。本研究的假设是,具有高FL音素替换的目标词比具有低FL音素替换的目标词更难理解。结果表明,具有高FL音素替换的目标词的清晰度确实低于具有低FL音素替换的目标词,而且多个高FL音素替换的叠加更加降低清晰度。本研究结果与Munro and Derwing (2006)的发现一致,即高FL音素替换比低FL音素替换更能降低清晰度,因此这项研究宣称在ELF条件下成功复制了该研究的一个方面。

    2023年01期 v.46 3-1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10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通过预测学习者理解度比较英语不同变体的清晰度——一种语音实验方法(英文)

    吴超;高芳;

    本实验研究着重于使用自动语音系统测量英语发音的清晰度,并在该可行性实验研究中进行系统的测试。实验挑选18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受试者,代表6种类型的英语(中国、越南、埃及、印度、南非和菲律宾),这些受试者均能代表一系列语音的清晰程度。实验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转录和无意义——测试和衡量英语发音的清晰度。其中基于超分段测量的口语能力评分的计算机自动模式被用来预测清晰度得分。人类评估得分和计算机预测得分之间的皮尔森相关性为0.743,无意义得分为0.819。转录得分的可靠内部评分Cronbach’s alpha为0.943,无意义可解性得分为0.945。根据可理解性测度的类型,计算机利用不同的超分段测量来预测得分并且使用了11个无意义理解度的指标和8个衡量转录分数的指标,两种结构方式显示出只有两类特性是共性的。这些计算机实验模式的分析和结果可为二语研究者在今后衡量发音可理解性的研究中提供不同的视角。

    2023年01期 v.46 19-30+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2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二语习得

  • 对话学习者与认同变化——基于一所文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证调查(英文)

    边永卫;

    这是一项关于学习者认同(Norton,2013)发展的质性研究。研究基于“对话学习者”这一新构建的教学模式。研究对象来自一所文科院校2015年、2016年两个年级的大一新生。材料采集包括学习反思、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结果发现两条学习者认同变化的轨迹。第一条轨迹在两组同学中皆有显现——从单维学习者成长为多维学习者;第二条仅出现于第二组同学——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准备更充分的主动学习者。这条轨迹也可以视作符号使用能力发展的早期阶段(Kramsch,2009),可能会进一步鼓励学生探索多维思维,使得实现终身自我教育成为一种可能(Gao,2001)。

    2023年01期 v.46 3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8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ing还是-en?英语学习者对形容词性分词的困惑(英文)

    Hye K.PAE;Jing SUN;Haiyang AI;Elizabeth Lowrance FALHABER;

    形容词性分词在英语中可以用作定语或者表语。本研究考察了英语学习者对形容词性分词的使用情况,调查分词习得的困难究竟是与母语相关还是与英语本身的特征有关。英语是二语而母语是中文的学生和混合母语的学生分为两组参加了写出不含语境的目标英语句子的第一个实验。其中前一组学生又参加了写出含有语境的目标英语句子的第二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显示,在控制了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前提下,两组学生对名词前作定语的形容词性分词的表现不同,而第二个实验显示,句子的语境并没有帮助母语是中文的学生表现更好。有语境时,目标词语的频率效应消失。这些结果表示,形容词性分词的复杂性不仅源于英语的语言学特征,也与学生的母语和英语水平相关。

    2023年01期 v.46 48-7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0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建设性回馈意见的策略运用研究(英文)

    宋蓓蓓;

    在跨文化和中介语语用学中,鲜有学者研究建设性回馈意见(CF),其包含“指出问题和给出反馈意见”(Nguyen & Basturkmen, 2010, p. 125)两个要件。本文旨在研究中美两国母语者和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给出CF时策略运用上的差异。数据通过问卷填充(DCT)的形式收集,因为DCT不仅可以控制变量还能有效地在短期内收集到丰富的数据(Leech, 2014)。研究者随机抽样42位参与者,平均分布在三个组别:中、美母语者和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各14位。结果显示,三个组别在CF的策略使用上有显著性差异,最显著的体现在Hedge策略的运用。在八项hedge策略的使用中,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有六项和英语母语者相似。然而,他们在Compliments的使用上却和中文母语者相同。在supportive moves上,三组语言使用者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作为一项初步探究,本文希望将来有更多研究者关注CF的研究。

    2023年01期 v.46 71-8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28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语言教学

  • 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基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英文)

    孙丽娜;

    近年来,文学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重新得到了认可。本研究调查了一所中国高中英语课程的阅读项目实施情况,旨在探索学生和教师的视角,以及教学策略。项目使用了英语图像小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读写活动,包括读者剧场,撰写反思日志,文学圈和显性词汇教学。此案例研究持续了4个月之久,收集了来自学生和教师参与者的质性数据,包括课堂观察、半结构性访谈、反思日志、学生作业和相关文件。在思辨读写的理论框架指导下,本研究发现,通过教师的显性教学和批判教学法的实施,大多数学生通过投入多模态读写活动和语言-文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发展了高阶阅读和思辨能力,包括多重视角、历史同理心和学习的主动性。此外,通过调查教师所遇到的挑战和困惑,本研究呼吁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职业培训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并为未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023年01期 v.46 88-10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19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疫情期间英语综合阅读课程同步在线教学满意度及问题研究(英文)

    马桂花;

    为了探讨疫情期间英语综合阅读课程同步在线教学模式的学习满意度及其问题,本研究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community of inquiry)构建了同步在线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本研究的对象为60名英语教育专业大二学生,研究方法为问卷和访谈。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采用的同步在线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同步在线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学习效果;同步在线教学模式中存在注意力分散和缺乏持续注意力的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在线教学满意度的建议,以期为后疫情时代的外语在线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2023年01期 v.46 106-119+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20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二语写作

  • 学生在二语写作课堂同伴反馈活动中的投入情况:一个面向中国中学英语学习者的多案例研究(英文)

    闫秋燕;唐辰;

    同伴反馈及学生投入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引发广泛探讨,然而学者们对于同伴反馈活动中学生投入研究的关注相对不足,尤其缺乏对低年级英语学习者如何参与课堂同伴反馈活动的探索。本研究基于多元数据,包括半结构化访谈、刺激性回忆、写作初稿、修改稿和终稿以及同伴讨论录音,探讨了中学英语学习者作为反馈提供者和接收者,如何在行为、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参与二语写作课堂中的同伴反馈活动,并一步探索影响投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者在提供和接收反馈的双向投入中都体现了三个维度动态复杂的交互特性;2)学习者在扮演反馈提供者和接收者两种不同身份时,反馈投入存在差异;学习者们可能在作为反馈给予者时表现出深度投入而作为反馈接收者时却漫不经心,反之亦然;3)不同学习者在接收和给予同伴反馈时的投入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是由英语水平、自我效能感、性格、教师引导等因素引起的。本研究通过挖掘学习者反馈投入的多维特质,可丰富同伴反馈投入的三维理论框架,并为教育实践者们就提高写作课堂中学习者同伴反馈投入提供可行性建议。

    2023年01期 v.46 120-13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75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书评

  • 《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言说:实证研究汇编》述评(英文)

    牛瑞英;

    <正>Languaging as proposed by Swain(2006)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construct in second language(L2) learning. The construct was evolved from Swain's own notion of comprehensible output with the paradigm shift from the psycho-cognitive to the socio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aised within the input-output model of L2 learning and as a supplement to comprehensible input,

    2023年01期 v.46 14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3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第十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1号征文通知

    <正>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将于2023年10月13-15日在成都举办“第十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本届大会由四川大学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本届大会主题为“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英语教育”,将邀请国内外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主旨发言、专题研讨、分组发言、论文展示、工作坊研讨等。现开始征集会议专题研讨和论文提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投稿。

    2023年01期 v.46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