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语言学


二语习得

  • 香港和中国内地大学生第二语言语用能力比较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的影响(英文)

    斯科特·奥布里;罗德·埃利斯;

    本研究旨在探讨香港与中国内地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差异。参与者包括19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115名中国内地学生,分为曾去过英语国家的(CM A)和未曾去过的(CM NA)以及97名香港学生,分别来自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Hong Kong EMI)和中文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Hong Kong CMI)。参与者的语言能力采用C-test进行测量,语用能力则用元语用知识测试、反讽测试和单一角色扮演测试进行测量。各组得分使用ANCOVA进行比较,以控制各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语用能力呈以下顺序——EMI>CMI>CM A>CM NA——反映了各小组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情况。在处理能力的测试(即反讽回应时间和单一角色扮演)中,香港组和中国内地组差异最为明显。在元语用意识的测量中,CM A而非CM NA的表现与香港组一样好。根据Bialystok(1993)对“分析表征”和“处理控制”的区分,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2024年03期 v.47 371-39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252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 语义一致性、频率和二语水平对英语形容词-名词搭配加工的影响(英文)

    杨连瑞;张群;李旎;陈颖;

    本研究采用在线可接受度判断任务,研究了英语形容词-名词搭配中语义一致性和频率对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加工影响。研究对象为中国某大学的60名英语专业学生,根据他们的词汇水平测试分数和自我报告的英语水平,我们将其分为了高水平组(30名)和低水平组(30名)。实验采用E-prime 2.0编程,实验材料共包括六种类型的形名搭配:(1)15个高频一致搭配,(2)15个低频一致搭配,(3)15个高频不一致搭配,(4)15个低频不一致搭配,(5)15个一语(中文)独有搭配,以及(6)75个无关项目作为基线组。通过SPSS 16.0软件对收集到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数据进行了ANOVA检验和两两比较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形名搭配的加工受到搭配频率、语义一致性和二语水平的影响;(2)搭配加工时间受到语义一致性和频率的交互作用的影响;(3)二语水平与语义一致性和频率的交互作用也影响了加工的质量。

    2024年03期 v.47 393-413+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241 ]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 汉语抽象违实语言理解的具身意义研究(英文)

    李雪艳;赵亚辉;王慧莉;张雪;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大脑中的感觉-运动系统会被激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具体句和事实句,对抽象句和违实句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具身理论面临抽象句和违实句的挑战。而最常见的解释是,抽象句和违实句与具体句和事实句一样,都是以感觉运动系统的激活为基础。本文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旨在通过动作-句子一致性效应来探究在理解与动作相关的抽象汉语违实句的过程中具身意义是否被激活。被试通过视觉和听觉阅读与动作相关的抽象汉语事实或违实实验句,这些句子描述了一个趋向或远离他们的抽象致移动作。然后被试按下相应的按钮。研究结果表明在抽象的事实句和违实句中都出现了动作-句子一致性效应,验证了具身认知理论,即具身意义在与动作相关的抽象事实句和违实句中都被激活。

    2024年03期 v.47 414-43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85 ]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文本难度、工作记忆容量与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心智游移的关系(英文)

    高宪礼;李丽;

    本研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相异的学习者阅读不同难度文本时对不同形式心智游移的效应并探讨这两个因素对阅读成绩的影响。6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参加研究。研究者通过运用操作广度工作记忆任务和英语易读性公式分别测量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和文本难度,并收集文本难度和工作记忆容量对阅读中不同形式(自主性、非自主性)心智游移的影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工作记忆容量和文本难度对自主性MW主效应显著且二者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而对非自主性MW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不显著;(2)工作记忆容量高的个体在阅读简单文本时,非自主性MW频率较低,而阅读困难文本时,非自主性MW频率与工作记忆容量没有直接的关系;(3)工作记忆容量高的个体的总体心智游移频率与自主性MW频率较低,阅读成绩较高,而随着文本难度的增加,总体心智游移频率与自主性MW频率越来越高,阅读成绩则越来越低。这些结果支持工作记忆理论,并对第二语言阅读教学具有教育意义。

    2024年03期 v.47 433-449+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244 ]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测试、评价与评估

  • 变革时代中计算机与纸质写作测试评分及结果效度证据的分析(英文)

    玛丽亚·瓜帕查-查莫罗;奥兰多·查韦斯-维伦;

    当前学界对于测试方式(如计算机测试[CB]和纸质测试[PB]])如何影响语言教师的评分、认知和偏好,进而对课堂写作评估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为混合方法研究,采用Shaw和Weir(2007)提出的社会认知测试验证框架,分析CB和PB写作测试在高等教育EFL(英语作为外语)课堂中的评分标准和结果效度。为了评估CB和PB测试的评分效度,我们将38名EFL大学生的原始手写和在文字处理器中输入的文本进行了誊写和对调,并由三位语言教师对总共456篇文本评分,每位教师负责152篇。经分析,我们发现教师对文本质量的认知和采用的评分方式,对结果效度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评价方式的选择对教师的评分标准、认知和个人偏好产生影响。教师对原始手写文本和誊写的手写文本都给予了较高评分,特别是在文本的组织架构和语言运用方面。研究还发现教师在评估文本质量时所持的观点与其实际评分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的产生受到教师个体生理、心理以及长期累积的教学经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在CB和PB写作测试的有效性、公平性,以及教师的评估实践领域均有重要意义。

    2024年03期 v.47 450-480+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跨文化交际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礼貌意图的加工及其与语用失误关联的认知研究(英文)

    闫嵘;冯腾飞;萨马德·扎拉;

    尽管有关礼貌的研究为数众多,然而却少有研究涉及言语交际中礼貌意图的在线激活与加工。对此,本研究采用96个虚拟交际情境并结合探测词判断任务,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意图加工的认知机制及其与语用失误的关系。随机抽取30名中国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被试。结果表明:无论在单一文化还是跨文化背景下,实验情境中被试对探测词的反应时均显著慢于控制情境,表明其在理解话语表面义的同时也激活了礼貌意图;然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理解目的语礼貌意图时,无法完全避免母语礼貌习俗所带来的负迁移。此外,研究并未发现英语语用能力高低组之间对礼貌探测词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将语用规则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要求更高。本研究对于外语语用研究和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24年03期 v.47 481-497+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496 ]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 在英语授课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讲师沟通策略探析(英文)

    于世彦;贾格迪什·考尔;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中国在海外办学方兴未艾。以往研究表明,在讲师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EMI)教授专业课程时,由于讲师和学生的来源不同,英语并非大部分讲师和学生的第一语言,学生普遍感到焦虑,缺乏动力,与学习脱节。由于这些消极情绪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利影响,EMI教师与学生间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了在中国大学海外校园内,经验丰富且备受好评的讲师在互动型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沟通策略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研究指出了这些讲师采用的策略,并分析了这些策略如何推动教学进程。研究数据包括10小时的辅导课和10小时的师生督导会议,采用了经过改进的对话分析(CA)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讲师经常使用三种类型的沟通策略(CSs):反馈回应、语码切换和共创信息。通过采用这些策略,讲师们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营造了一个鼓励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这种积极的氛围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通过英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本研究的发现对于那些在EMI环境下与多语种学生建立积极关系时遇到困难的讲师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3期 v.47 498-51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93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书评

  • 《进入学术话语: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合法性编码理论》述评(英文)

    林美珍;

    <正>Accessing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was edited by J. R. Martin, Karl Maton and Y. J. Doran and published by Routledge in 2020.

    2024年03期 v.47 514-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34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系统化教师发展:《外语教师学习》评介(英文)

    曾光;

    外语教学实践发展迅速,但外语教师学习的研究目前相对来说比较零散,未成体系。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康艳教授于2022年9月出版的《外语教师学习》一书,将外语教师学习作了系统的介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梳理了国内外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的脉络,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回顾前沿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外语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对外语教师学习感兴趣的一线教师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研究图景,对未来开展外语教师学习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特点与对外语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启示,以及不足之处这几方面来对书籍做出评介。

    2024年03期 v.47 518-52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95 ]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英语教育——第十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正>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CELEA)主办,四川大学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专委会和外语语言训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协办。国内外300余位英语教育界专家学者和教育从业者齐聚成都,围绕大会主题“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英语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超过1.5万人次在线收看了主会场会议。

    2024年03期 v.47 527-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257 ]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